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黄杰 《文教资料》2008,(18):146-147
董事会制度是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委托代理问题出现.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改善学校董事会和校长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校长负责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长负责制曾为学校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但因缺乏严密的监督机制,致使校长机会主义行事,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指出了校长负责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要从制度上健全校长负责制,内外兼修,加强法制、激励机制、监督制度的建设,培养真正的职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责任不对称等原因存在,我国民办高校委托代理关系中蕴含着"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要规避代理人"道德风险",必须从强化监控力量、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成为我国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内部管理体制。但这种管理体制在民办高校管理实践中究竟怎样有效地运行,仍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对董事会与校长职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改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把我国民办高校视为经济组织,明晰其产权,进而实现教育产权多元化,必然产生对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变革的要求。在董事会治理结构方面,应切实维护民办高校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强化董事的诚信责任意识;在董事会治理机制方面,通过设计产权激励机制,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形成利益制约关系,减少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温州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形成权利制约机制,克服了校长权利过分扩张的问题,提高了管理的民主性和学校管理效率.这对于公办高校具有借鉴意义.如何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与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处理高校内部诸多关系,成为变革高校管理体制、再造有效权力制衡机制的全新命题.  相似文献   

7.
在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当双方的目标不完全相同或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校长激励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校长的合法收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满足其合理的成就需要"来激发校长的积极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聘任校长的程序法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有效抑制校长短期行为"、"建立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校长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来约束校长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委托代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教育政策执行中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基本表现,并对我国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解决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委托代理问题随之产生,本文分析了现代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认真落实举办者和办学者、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的原则办学一让以董事长为代表的举办者拥有学校的所有权,让以校长为代表的办学者拥有学校的管理权,充分发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作用,才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度是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民办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应由董事会、校务委员会、监事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五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制度是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对私立大学的董事会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接着以耶鲁大学为例,具体介绍了耶鲁大学董事会的成员构成、下设委员会的具体负责事务、成员任期等方面,然后阐述了耶鲁董事会的理念与运作过程,最后总结了董事会的三个特点:社会知名人士为主、分工协调、完备的法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校长职业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将校长作为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职务,核心是校长专业化。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是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办学理念是职业化大学校长的治校灵魂;规范、程序化的校长遴选制度是职业化的前提;科学制定职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是职业化的核心;而合理的薪酬体系是职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私立大学不管是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还是文化传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长久以来,众多的美国私立大学都在社会和学术各个领域拥有至高的声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大学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董事会管理制度作为其内部核心管理制度。因此,研究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对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民办学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是在借鉴西方同时代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获得发展的,私立大学的建立也向美国借鉴了其发达的董事会管理制度。然而民国时期的董事会对于早期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既有借鉴也有变异。中国自身教育的发展历史促使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具有浓重的本土化色彩。反思民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外发与内生性因素,有利于思考当今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他必须足够熟悉校长最重要的几项任务:首先,大学校长必须捍卫质疑和探索的自由,这是在大学各个机构里工作的教职工从事教学、学术研究,提高职业道德和满足自我尊重的基础。其次,大学校长必须为大学的发展积累和发掘资源,无论是在艰苦还是繁荣时期。他必须致力于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以确保当代人才的培养,不能对这代学生以及以后学生受教育的质量构成威胁。当然,大学校长必须使大学摆脱可能会产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的这种自满倾向。他必须唤醒各个学院的院长和教职工以及所有与大学紧紧相联的人员为实现其大学所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校长的影响力是指他与他人佼往活动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力量。大学校长的影响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长本身的人格条件,这就构成了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另一方面是由社会赋予校长的权力职位,这就构成了权力性影响。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使被领导者的行为表现为自愿,主动而非被强制。因此它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高校领导者影响力最重要的方面。非权力性影响力更多地依赖非认知心理,高尚的人格,先进的观念,清晰的目标,高明的策略是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导致大学校长在大学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校长对高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筹款能力、人格魅力、职位权威以及功能职责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长遴选程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主要领导者 ,校长的遴选事关重大 ,本文横向比较六国大学遴选校长的情况 ,得出了“教授治校”传统对遴选资格的影响 ,高等教育价值观制约了遴选标准以及高等教育系统权力配置制约其遴选程序。因此 ,我国遴选大学校长应视本国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a Market-oriented Univers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conomy- and technology-driven theories dominate current explanations of social change.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many of its member states are increasingly based on the idea of knowledge economy where public organisations move towards market-orientation. Among the other producers of knowledge, universitie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part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where innovation stands for product making and the final goal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mplicated role of public universities as adaptors of market forces logic.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on the reorientations that Finnish universities have made in terms of commod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ies have elaborated new aggressiv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scientific basis and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demands for new managerialism.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is related to the difficulties to integrate the two traditional university functions into the third one, i.e. commercialisation. We make some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EU policies, but concentrate mostly on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recent decades in Finland by analysing market-orientation in three Helsinki area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technology policy, all disciplines have been seen as potential contributors to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 social sciences produce knowledge that cannot be classified by using pure economic concepts. To sharpen our analysis of market-orientation we study three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s at the respective three universities. 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identity as a component of market-orientation. It also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 issues and the tensions that arise between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