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高等教育演化的新趋势:生态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高等教育拥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质,自然性即隐含于高等教育内部,直接指向教育和教学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性体现在高等教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社会化的特征。目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存在众多问题,高等教育社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而,高等教育生态化是高等教育自然性和社会性耦合的一种必然,也是对高等教育本身自然和社会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要立德树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生态学的合理内核为价值指引,深入解析当下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低效之根源,厘清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组成及运行机理,进而提出职业道德教育生态化实现的策略:树立职业道德生态理念、突显职业道德生态主体、重构职业道德生态介体、重塑职业道德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践行教育生态化理念的必然要求。以教育生态化理念观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统筹民办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实现教育结构生态化;民办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教育环境生态化;遵循教育与市场规律,实现发展目标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浅议大学教育的生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教育的生态化与大学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意义同样重要。大学生态系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的生态化表现的是现代大学所追求的一种教育模式、一种运行体制和一种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论析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提出社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全球经济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同时说明了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了中国现阶段特别是今后十五年建立生态化经济发展体系意义和应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理念与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理顺高等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环境生态化;坚持育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应的法制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法可依,稳步向前.本文就当前我国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加强经济立法的措施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迅速发展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空前的生态灾难。技术如何发展才能避免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技术只有走生态化之路,才能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不仅在规范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其他行为。作为一门具有现实性的世界经济地理教学而言,通过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观渗透、教学内容的区域性文化观转向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型主体观培养来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态化教学改革的模式体系,也就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地理寻求教学改革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只侧重于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或技术本身,其结果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因此,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道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重视。道家崇俭抑奢、尚自然、欲无为,顺应万物自然变化的本性。这种克己无为的观念正是源于道家对人、社会、自然同源同构,天人合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如何作为?法律界提出了法律生态化的主张。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经济和胁调经济运行的法律,经济法生态化本体论应如何构建?从法律生态化的概念入手,剖析了法律生态化两大传统学说即立法理念说和趋势说,考辨了范畴与范式等法哲学概念,提出了法律生态化本质是一种范式,经济法生态化是一种范式选择,以期对经济法生态化本体论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而且体现了对生态伦理的终极关怀,突出了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维度。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伦理体系的建构不但需要对生态价值导向职能和道德评价体系进行探索,而且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还是意识或上帝的创造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整个人类认识史并争论极为激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蒙古先民们也进行过反思并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另一种观点便是创世说,认为世界是“腾格里”(天)或“布儿罕”(佛祖)创造的产物。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早期蒙古的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当中。我们应发现其中的合理成份并使其运用或服务于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态实践活动,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是生产力,它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革命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科技的滥用和误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生态文明的构建中重构科技发展观,使科技的发展在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温远光 《高教论坛》2004,(2):52-55,59
教育生态化是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了生态教有的定义和内涵,世界生态教育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态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前,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重庆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责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综合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归纳了湖区旅游资源具有级别高、赋存密度大、种类齐全、文化底蕴深厚、所处地理位置极佳等五大特色,分析了以特色旅游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以特色旅游带动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建设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法提出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区域差异指数,分析了"八五"到"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市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的生态足迹快速扩大,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动态平衡,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供需矛盾日益显著。(2)资源与环境压力日趋增大。"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指数最大,其次为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压力比较小的有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3)各市生态经济耦合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生态经济耦合指数最高的是延安市,其次是铜川市、延安市、安康市,比较差的是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汉中市和榆林市。  相似文献   

20.
行与思与生态同一,形成生态方法。行与思的逻辑依次和依生、竞生、共生、整生规律一致,构成生态方法谱系。系统发展的超循环生态,包蕴、融会、中和了多质多层次的生态规律,成为世界生态的表征,成为整生的关系形态和整生的规律系统,思与行的逻辑与其同一,形成了生态方法的集大成形态:整生方法。生态方法特别是整生方法规约人类的思与行,世界可因此走向生态和谐与生态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