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通过对古希腊诸多政体形式的具体考察,对法治的定义、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对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以及力量制约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对这些法治思想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于中国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构想了善治下的教育制度,将人的美好生活方式、城邦善治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据此出发将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公共事业,同时设定了自由教育的精神和传统,确立了体、德、智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这些教育思想不仅代表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而且对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透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本真和完整地理解文本,而且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改变一维性的传统文化精神状态。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从"治理""善治""法治""权变"和"分权"等维度阐述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管理思想。在古代哲人的启示下,有必要重新考量社会管理的主体、理念、手段、方式、机构等若干问题,进而适时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从人性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其法治思想,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至上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同时为实现其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还从立法和守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提出的命题"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已成政治学领域的一句名言。这一命题体现了亚氏的国家观:思想上,反对政治冷淡;理论上,论证国家是社会组织,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政治上,提倡整体主义。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创者,深入理解亚氏的这一命题,对于全面理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以及西方政治学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道德追求起源于善,善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分为:外物的善、躯体的善、灵魂的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心理契约思想是来自于家庭事务管理中父权以及夫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伦理约束的心理状态的平衡。心理契约是起源于规范社会关系的需要,并且是通过人民及其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契约所建立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契约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心理契约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他的一些社会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据其《政治学》中的阐述,分别从社会起源、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社会冲突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8.
徐弢 《培训与研究》2006,23(10):81-82,62
亚氏《政治学》中的法哲学思想是他《政治学》中思想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城邦政体论述内容密不可分。亚氏的法哲学思想不是凭空得出来的,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前政治思想家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另一方面认真考察城邦与政体中的法律和法治实践经验,通过比较和鉴别而得出,也就是说具有深厚的经验基础。因此,亚氏的法治思想是理论性与经验性、实证性与现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育"几乎贯穿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全书,尤其集中于最后两卷(卷七后半部分和卷八)。一般认为,与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王制》中主要谈论哲学教育不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要论述公民教育或政治教育。不过,亚里士多德在论教育时又特别重视"闲暇",认为闲暇"自身就有快乐、幸福以及享福的生活",这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静观"之自足的描述极为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教育也指向哲学教育。本文将首先分析教育在《政治学》文本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教育与政制的关系,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教育的一面;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政治学》中教育与闲暇的关系,并结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相关论述,挖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教育之可能。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政治学说的代表。他的国家政治学说中有关国家理论和国家制度的学说,被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们所继承。马基雅维里和波丹在政治学说中几乎是全盘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三段论说”、在国家目的论上的“国家至善目的论”、在国家政体上的六种政体优劣说。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第一次打破了中世纪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观和国家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模式,促使了古典政治学向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利益政治是利益与政治的畸形结合,其对构建健康有序的政府有着潜在的巨大威胁。利益政治在当今有着具体生动的表现。如何走出利益政治,过渡到责任政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实现从利益政治向责任政治的转变是走出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政治的实质在于权力,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要想实现政治的法治化,就必须实现权力法治。传统的学说认为实现权力法治,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然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解决的仅仅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外部边界问题,而对于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对于权力的内部的规范运作,以及对于作为权力系统的外部制约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实现权力法治化也有另外几种思路,即权力法定、权力分化、程序法治、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相对完整的法治理论,其法治理论涵盖了法治的内涵、实施法治的根据与法治的具体实施手段等内容,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主要历史渊源。以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为背景,结合当前的和谐社会理论,阐释当代我国法治的理念及其构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市场经济自主有机整合起来的市场经济力量,既有能力又强烈希望约束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行,这种力量在最后的意义就是由市场经济整合在一起的公众力量,即民主力量,所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民主力量是各国走向法治的决定力量。而民主力量支承法治的最后确立则是通过市场经济力量的自整合,市场经济力量对传统政治的民主改造,国家政治权力使用权的公众委托和以制衡政治制度为主的各项政治制度的民主安排等政治运作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这里的"人"是作为城邦主体的公民的伦理存在;政治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其最高的主题是美好的生活,即幸福:这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主旨所在。他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立足于希腊城邦的现实来阐发其政治哲学。作为天生政治动物的人,就是指一个城邦当中拥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城邦自然生成的过程,贯穿着人的对作为最高善的幸福的追求的天性;只有在城邦当中,人的许多本质属性才能真正得到展现,城邦是人之为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人治传统的国家,解析法治要义,疏理法治理念,显然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十分迫切的必不可少的奠基之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们认为“法治”与“人治”相对,是专制的对立面;法治以“权利为本位”,旨在保障人权;法治是限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和强制力量;法治的基本标志是“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17.
在亚里士多德的视野中,论证语感是交往会谈者对语言如何表达命题及其真值条件的适当反应。亚里士多德是紧密结合辩论术的教学实践探讨论证语感。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外在的论证语感和内在的论证语感,分析了这两种论证语感之间的联系,展示了论证语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主的实质是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使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之分。相对实体民主而言,程序民主具有优先价值和监督控权、协调稳定和修正弥补三方面的保障功能。因而,程序民主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现状,当前政治改革的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国外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的经验都要求今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点应转向程序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比较荀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发现:双方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强调法律要具有内在的价值精神.但荀子所强调的法律层面的治理,并不等于现代意义的"法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对"人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以其特有的理性主义风格阐明了"法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