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体制的弊端毕业生分配是人才培养部门与人才使用部门的交接点。分配制度的利弊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使用质量。然而,我国现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于长期未作改革,已成为一种割据封闭型的体制。具体地说,原教育部对其直属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全国统一分配;各部委和省市对其所属院校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实行自产自用,按其条条块块进行内销式分配。结果,这三类毕业生的流向都是单通道型,因而形成了对人才的封建割据状态;同时,培养人才和最了解其素质的学校与使用人才和最有选择权的接受单位,即供需双方,却又处于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来在理科只设数、理、化、生、地等传统基础学科专业和极个别应用学科专业,主要为国家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性人才,毕业生多数分配到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工作。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蓬勃发展,涌现了许多公司、企业、工厂,急需大批人才和高等学校以及科研单位对理科本科毕业生需求量的减少,促使理科毕业生的分配去向  相似文献   

3.
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回顾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合格初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五十年代初,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数不多,当时在分配工作中实行的是与其他院校一样的由国家统分统配制度.即自上而下地制订指令性计划.这种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与我国当时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才极度紧缺的现实相适应的.这种分配体制在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人才,使整个社会的人才布局相对均衡、合理,避免了局部地区人才的相对过剩或紧缺,使毕业生分配工作做到了全国一盘棋,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观念在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中也产生了积极反响.三十多年来由学校包产,国家包销的计划经济的毕业生分配模式正在被冲破,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引入了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逐步向“国家不包分配”过渡.过去大学生分配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统统由国家包下来.近两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某些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分配中出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一、简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为了更好地展望“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首先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毕业生就业改革做一个简单回顾。在20世纪,毕业生就业改革以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1989年国务院以19号文批转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期改革方案”),开始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中期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已开始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计划体制,向不包分配、自主择业过渡。北京地区高校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在这个过渡时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毕业生分配方案。 一 改革计划分配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向高校放权,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同时保证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对人才的急需。 要做好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处理好宏观控制与微观放权搞活的关系,。在放开和搞活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必须改革。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其步骤、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一)解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分配一直沿用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在高等学校普遍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本文试图对开展该工作的一些原则框架做一点阐述。一、高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依据1 教育方针的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贯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级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并且通过就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作用。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够就业 ,就谈不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负有…  相似文献   

9.
高校招生、收费、培养、就业制度改革江苏省教委葛锁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招生、收费、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尽快实现《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改变大学生上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两包”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专科毕业生就业浅析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王肇泉近年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其原因何在?是人才过剩?不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一、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方向不明确,朝秦暮楚,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应用型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中世纪大学以应用学科为主,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充满实用性,毕业生主要从事非学术性、研究性工作,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训练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实行厂校一体的办学体制,目标是培养造船与驾驶人才,毕业生多成为我国船政事业的骨干,其人才培养过程符合近代高等教育分系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总的模式是“统包统配”。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国防、能源、交通、教育等系统对人才的急需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这种分配办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最了解毕业生情况和专业使用方向的学校在毕业生分配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没有发言权,用人单位没有选择毕业生的权力,毕业生没有表述自己分配志愿的机会。培养与分配脱节,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缺乏动力和压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企业法等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这种“统包统  相似文献   

13.
一、抓紧专业改造,修订教学计划,重构教学体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工作,实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与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双向选择"办法.这一历史性转变,迫使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方面必须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一)专业改造.专业改造不仅是高等学校"内部调控,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项改革措施,而且是高等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人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都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由于多种原因,成人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和培养方法等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有一定的差异,在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渠道上也有所不同。但对合格的毕业生,国家均承认其学历。而且,按国家现行政策,不论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还是成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只要就业,其政治、经济待遇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成人高等学校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其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对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确定的规格水准。再者,学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列高校学生的稳定,学校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当前,我们在做好毕业生就业计划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的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即: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落实毕业生就业方案,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师范专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之紧密相连的毕业生分配是师范专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建立一个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分配制度,这关系到师专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初中师资培养质量和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摆在政府教育部门和师范专科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一、传统的师范毕业生分配制度及其现状我国师范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行的是国家计划办学体制,与之相伴的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则实行以“统”和“包”为特征的计划分配制度和政府直接管理体制。这种分配就业制度和管理体制是建国后伴随着高度集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若干发展变化过程。五十年代,国家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由政府分配”,改变了旧中国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怀,这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党还号召大学毕业生服从国家需要,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种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国家“统一分配”,毕业生“包当干部”、“优才优用”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要使所培养的人才从数量到质量上都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最近一、二年,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出现了部分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交通高等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引起了教育部门和人事组织部门的疑虑,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极火关注。本文想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分配制度为出发点,以毕业生分配问题为中心,讨论如何加快和深化改革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毕业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到1993年,将实行国家不包分配制度。因此,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成为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1987年,北京地区71所高校有655名毕业生被用人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就业制度已开始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体制向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制度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即将跨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