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雪猛 《考试周刊》2013,(57):116-1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家庭经济、南北方地域差异、父母对运动员的关心程度等因素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影响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查明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及其特点 ,探讨其发生原因 ,寻找防治的有效措施 ,以改善训练方法 ,提高散打运动水平 .方法 :对参加江西省演武大赛散打比赛的 38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 ,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造成受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 ,技术动作不正确 ,击打硬度差和慢性疲劳所致 .  相似文献   

3.
国内教师应付方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应付方式具有跨情境性,表现出以积极应付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应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付方式,与个体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技术运用的现状、双方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散打运动朝着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方向发展,为我国女子散打运动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希  徐桑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111-111,1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上海体育学院第十四届通级赛的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降体重对一般耐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当降体重百分比在1-5%之间时一般耐力下降不明显;当其达到6—8%时一般耐力下降明显;而当其达到9~10%时一般耐力下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力量是人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之源,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保障,其水平高低不仅对速度、耐力等素质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470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为主,首选“期望”、“升华”、“压抑”、“解除”、“幻想”等应付策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的使用高中生显多于初中生,“不成熟型” 付方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初中生两性间应付方式的差异较小,高中生两性间差异显增加,但中学生总体在应付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8.
从散打运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对运动员的技能训练的影响因素、方法和要求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得出散打运动员科学的技能训练是掌握基本动作是否全面、动作质量是否优良,在实战是否能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比赛心理形成训练两种类型,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模拟训练、意志训练等。在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中要更注重目标设置技能训练、紧张应激控制技能训练、情绪和自信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并深入剖析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调控的理论模型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应付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同疾病间的关系。研究以女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女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引导采用积极合理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更侧重于低年龄、理工科、非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自杀态度有显著差异;(2)自杀行为的态度与SCL-90的各因子显著相关且均为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合理化负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42名男性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解决问题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责与社会支持总分等存在显著负相关。(2)解决问题与年龄、文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社会支持总分等与服刑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无前科的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有前科的服刑人员;无前科的服刑人员的自责得分显著低于有前科的服刑人员。(4)有配偶的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等显著高于没有配偶的服刑人员;有配偶的服刑人员的解决问题、求助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配偶的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在幻想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蒙汉族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积极应对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消极应对因子上,蒙古族大学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和来源地差异。根据内蒙古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年级、专业和民族特点,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应付方式、防御方式的特点,并探讨焦虑与应付方式、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防御方式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6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第一,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2.7%,其中轻度焦虑的大学生占30.3%,中度焦虑的占2.2%,重度焦虑的占0.2%;第二,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的平均分得分最高,其次是求助方式;第三,大学生在成熟因子上得分最高,其次是中间型,再次是不成熟型;第四,大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防御方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防御方式的教育有利于减轻大学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17.
探索高职院校教师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对方式与其他教师相比有何差异,何种应对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以患过消化性溃疡为实验组,以无此疾病的教师为对照组,并在人口统计学资料上进行匹配用Jalowiec应对量表对两组被试的应对方式进行测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过消化性溃疡的教师较少的采用逃避、情感宣泄、姑息和寻求支持这四种应对策略。导致个体在外界压力刺激下由于应对不当产生消化性溃疡疾病。  相似文献   

18.
高师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2,(5):120-123
该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SCI-90三个量表对863名高师学生进行测量。提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