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的必然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既存在两种形态之间的冲突,也存在两种形态之间的伴生关系,但是向着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型是发展的必然。在转型过程中文化原有形态的解构和重构成新形态的过程是窥看转型社会发展细节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点。在转型社会,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面对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调整,作为社会核心的人,也要进行调整。因此,以文化解构和重构为路径的转型社会文化形态分析,对于了解文化形态的变迁以及人的精神文明创造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产力包括人和物这两个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方面因素。生产力中的人的性质主要是取决于人的精神力或智力的性质。生产力中人的精神力或智力主要是指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中,主要是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性质。生产力中劳动者的性质和生产工具的性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工具的物质技术性质对生产力的性质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石器、铜器、铁器、机器时代,当今又出现了以原子、电子为代表的自动化工具。这些物质技术性质不同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物质生产力的不同受展阶段,从而决定了各个社会不同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统治阶级都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资产阶级更是着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资产阶级发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安徽周强,戴铭枢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是人与物相结合的过程,人是决定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表现形态X劳动力。因此.一个国家、民族、地域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程度如何,从根本...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现就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个转化中人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一、科学枝术要转化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论述。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①恩格斯也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②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辩证法思想。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设计和制造出先进机器设备,产生出先进的工艺方法,科学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它体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是生产力的现实要素。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下实现人本质的全面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社会生产力得以较大的提高,本文在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一种关系量,用科学的语言说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实际上是生产中的人和生产资料共有的。生产力不是物,也不是精神。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中的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因此称社会生产力,亦即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不应理解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只能是指人们从事精神文化创作的能力,不应理解为精神形态的生产力;人才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是指人们生养、培育人才的能力,不应理解为“人才这种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生产、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已超出一般的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系统”之说,以及认为生产力系统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预测社会发展的未来,可以从社会的质和量两方面去观察。 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一个个序进发展阶段相衔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质和量。所谓社会的质,是指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程度。确定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质,应以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本的尺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样式和物质文明的程度,而且还决定与经济形态相关的政治、思想、法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整个上层建筑的基本面貌。所以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确定社会的质的根本依据。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社会在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任何政治变动带来的某些变化所不能代替的。所谓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的痴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的依赖关系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由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人对物的依赖、存在旧式分工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和自由社会之间完成了更替,个人实现了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职业的痴呆也必将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各个领域,其中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承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现代社会,先进的生产力无疑是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是智慧、智力、知识、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力,是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获得较大产出和可观效益的生产力,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求的生产力,是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物的要求,而且主要是对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的人的要求。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正确制定教育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中 ,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人及其知识 ,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 )称之为主体生产力 ,把物的因素 (劳动资料 )称之为客体生产力。主体生产力是社会个人在…  相似文献   

13.
孙年年  古琳 《文教资料》2010,(12):77-78
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才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人的需要的特性决定的。同样,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也进一步丰富了人的需要,使人产生更多的需要。需要与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生产力体系中是否存在着人的心理因素?什么是社会生产力体系中的人的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如何成为社会生产力体系中的一种构成因素?这是本文要论及的问题。认清社会生产力中存在着人的心理因素,对于理解生产力的概念,对于理解生产力标准,对于发展生产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着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人的实际能力,是客观的,非单个人能力的几何体,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上,教育也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其根本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因此,人的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产力的价值属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而且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并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到来标示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新的生产目的已经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知识生产力的崭新劳动组合形式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程度。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有其相对于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独特规律。实践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需要的发展;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是人的解放,人作为一个类得以解放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实现,这个实现要通过一个个作为个体的人的现实的创造性的实践才能得以完成。人的类本质是人的自由,人的现实的本质体现着人的平等。自由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创造力量,作为主体性,它的现实就是生产力;平等作为人对自身的价值追求,作为主体间性,它的现实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些矛盾得以完美解决的社会发展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意味着人的解放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革命是由一种经济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态。一切革命根本原因乃在于新的生产力与旧的衰朽的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在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