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家、历史主义者、新历史主义者分别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后者的研究方法与前两者的也大不相同,更能体现出新历史主义的阐释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文学评论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二者的互动。有预见的文学文本能参与历史的发展和建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真实的描写和直呼的说教,唤起人们对包含种族问题、女权问题等社会变革危机的警觉,从而推动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80年代末期文化激进主义的失败,反过来促成了保守主义文化的迅速崛起。中国近期部分电影和电视表现出对道德权威的冷漠,对激进理想的疏离,以及对于当下利益毫不掩饰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对西方新历史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影视的影响表现了一定的担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式政党实践所导致的历史情境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后现代性”展示为解构和建构两大向度。1、解构现代性文学理论的形而上基础:科学意识形态的神话及其历史理性信仰和语言理性信仰;2、对解构批评所导致的非历史化倾向进行批判,建构新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先锋派、寻根文学和新写实文学等汇聚而成的“新历史小说”的创作活动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文学批评运动,都与新历史主义保持着某种精神上同气相求的亲缘性和方法策略上彼此彰显的通约性。新历史主义的历史世界是抹去了具体时间标示的生活世界,这种叙事正好提供了一个远离现实,而又不为意识形态中心完全识别排斥的话语空间。新历史主义小说隐含着对特定政治文化的回避,不过这种回避其实是隐晦地表达了他们的自我救赎与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者质疑传统历史主义者所信奉的客观实在公正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是阐释的对象,历史本质上是语言的阐释,是借助叙述这种特殊的写作方式制造出来的文本,而这种叙述话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所以他们的历史文本观也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诟病,称其放逐了历史文本的最终所指。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具有十分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科学、文学批评自身发展创新的内在原因。后现代主义淡化“历史”,后现代人厌烦“历史”又需要“历史”,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文学批评希冀摆脱形式主义的长期称霸局面,旧历史主义已是老态龙钟而不适应时代需要,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登上后现代文学舞台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艺批评界历史转向的影响下,中国影视文化也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型。本文拟通过对具体影片的解读,来发掘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新历史主义影片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11.
新历史主义强调的是历史的总体性发展观,它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文本具有及时的和普遍的影响。新历史主义影视通过戏说历史、消费历史和时空错位等形式来对历史进行解读,对此,受众应持有辩证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与历史的关系历来就是文学理论所研究的维度之一。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社会历史法在沉寂多年后重又浮出水面 ,以至于在当今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以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为切入口 ,对圣·佩韦的传记批评和 2 0世纪 80年代的新历史主义学派进行比较 ,可以从一个方面变化来管窥社会历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3.
《欢乐山的五月柱》是霍桑早期的一篇重要的短篇小说,它是一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寓言短篇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突出强调了历史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据此本文将从霍桑的清教思想对该文创作的影响,以及小说中的意识对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霍桑的历史观这两个方面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王莹 《大连大学学报》1999,20(3):103-106
詹 姆 逊 新 历 史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跨 越 了 历 史 学 、人 类 学 、文 学 、经 济 等 学 科界 限 , 以 兼 容 并 包 的 方 式 研 究 文 学 文 本 , 试 图 通 过 形 式 看 到 形 式 背 后 的 东 西 , 为文 学 批 评 提 供 了 一 种 新 的 、综 合 的 方 法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于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对传统历史主义以及统领西方学术界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的挑战与颠覆。新历史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把握事物本质,看清历史发展有所裨益。本文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而后阐述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区分新历史主义批评与传统历史主义批评及形式主义批评的差异,概述了这一批评流派的理论主张及其理论渊源,详述了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指出了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显著特征及不足。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崛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本文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界定与概况 ,新历史小说的背景与渊源 ,新历史小说的理论根据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等方面 ,结合具体作品 ,阐述了当代中国新历史小说历史意识的嬗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末以来,中国文坛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从民族———国家的话语层面过渡到个人话语层面,创作出脱离社会集体想象和意识形态的西方形象,有效的实现了对社会集体想象中的西方形象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20.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