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停日益升温的中日领土争端等将是希拉里访华的重要议题,同时,她或将重新解释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鉴于美国要在亚洲提高话语权和重拾利益趋势的长期性,中国对其战略应着眼长远,积极应对,从容以待作为亚太六国行的第三站,9月4日至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造访中国。与此前的常规出访相比,是次访问颇显突然,直至中国外交部于8月28日对外发布该消息,美国务院此前"一反常态"地未对此行程透露半点消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眼中的右翼基本被那些亲美反华的保守派政客所占据。渲染中国威胁论,加强军备,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战后日本政坛的第三次右倾化态势正逐渐形成东亚作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日领土争端带来的经济变动无疑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面对领土争端,日本右翼势力表现的最为"活跃"。他们不顾东亚区域合作的大局,更不惜断送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景,以极端民族主义的手法孤注一掷地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入常”、中日历史问题、中美欧纺织品争端、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频频说“不”。这显示了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姿态调整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日本扶桑社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中国民众上街游行至今,大规模的对日抗议又屡次出现。如今,钓鱼岛争端又将中日关系再次拖至历史低潮。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在质疑对方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做到"反求诸己"我记得是在哈尔滨回北京的火车上,接到了编辑陈晓萍的电话,那是2005年4月初。编辑在电话里说,让我做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稿子,这让我颇为意外。因为一般而言,国际新闻自然由国际版记者担纲。不过,跨入21世纪,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早已不再泾渭分明,国际问题引发国内新闻事件也日渐普遍。此前一年,在中国举办的  相似文献   

5.
李注 《青年记者》2013,(5):14-15
近年来,国家之间领土主权争端屡见不鲜,如中俄黑瞎子岛之争、日俄在北方四岛的争端、日韩独岛之争等。钓鱼岛争端是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自2012年以来,日方接连上演"命名"、"登岛"、"海上垂钓"、"国有化"等闹剧。面对日本一系列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径,我国政府借助媒体,有理有利有节,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同时,塑造了我国维护主权、推崇法治、热爱和平、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6.
湛贵成 《历史档案》2007,(1):96-100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使日本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侵略与被侵略成为此后近百年来两国关系的主色调.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日本对朝鲜半岛吞并的最后完成,标志着日本已经完成了"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并开始全力以赴地推行第二步--吞并中国东北,并采取了威胁恐吓、挑起争端、敲诈勒索、军事入侵等各种手段,零刀割肉式地蚕食中国领土,侵夺中国主权,最终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在1895-1910年这15年间,中日关系明显处于一个从传统的平等友好向因日本的不断侵掠而导致关系紧张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中日关系呈何持点?导致这些特征背后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1978年11月28日,一纸命令将我从遥远的云南边防某部正式调入解放军报社编辑部. 此前,我已在军报总编室"借调"工作一年半,经历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整个报道过程,对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大震荡、大变化多少有些懵懂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这场村官竞选争端的背后,其实暗含这样一个逻辑,竞选人或将经济层面的问题诉诸于政治解决,其背后是巨大的利益王文选"翻供"了。在12月28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他不再坚持此前接受采访时一直声称的竞选村委会主任是"为了带领村民致富"的动机,而是给出了两个新的理由:一、村里这些年的钱都来自于我,但功劳都是他(前两任村委会主任、王文选此次竞选中的对手杨青军)的;二、杨青军知恩不报,  相似文献   

9.
中国打个喷嚏,世界就会发烧? 就我个人而言,最近几年中每一次出国都在不断加深我的一个固有观点:一方面,中国在经济、政治等许多外在的领域正在日益“崛起”为一个大国,甚至强国;另一方面,我们民族的心灵却远远没有为这种“崛起“做好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要说“大国心态”,就连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个正常民族的普通心态都不完全具备。我十分同意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教授的看法,他认为,在当前的中国,最需要大力倡导的不是“大国意识”,而是“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全球化,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反映,在国际冲突中也是各国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中日之间隔海相望,合作关系密切。但由于对待历史态度的分歧,经常产生摩擦。日本是名符其实的传媒大国,媒介舆论控制力极强,国际影响力较大。日本媒体以"国益论"为报道的根本出发点,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向世界建构起中国威胁,不友好,不合作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震和海啸,还有核泄漏、数千次余震……日本媒体第一时间发出了警报,NHK(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的主持人顶着安全帽高喊"请即刻避难!"在此次特大灾难事件中,NHK电视台等冷静而及时的报道、高度的专业品质,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5,(7):16
目前中国同城报业大战激战正酣,其实中国只是一个分战区,纵观整个世界报业的发展,报业发达国家的同城大战之序幕早已拉开,甚至有些已经行将谢幕.我们不妨冷静观察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报业是如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以及他们的成败得失.这些"他山之石"也许可以起到"攻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信息集萃     
《中国记者》2012,(3):122-123
国内传媒动态"中国新华电视"正式上市2月8日,新华通讯社所辖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香港上市公司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举行更名新闻发布会。"中国新华电视"作为一个新的股份公司简称于2月8日起正式在香港资本市场亮相,取代了此前的"进业控股"。电视作为新华社近几年的新兴业务,2009年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扩张。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中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框架下,都在不遗余力保护人类共创的文明—文化遗产,由此造就了许多文化遗产大国,诸如中国、意大利、日本等。本论试以"日本遗产"名录制度为例,探究日本在UNESCO的两公约之外如何采取新创思、新体系之法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取长补短来继续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文化立国"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为我国当前正在繁荣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在普通中国人的记忆里,荷兰是一个以郁金香和风车闻名世界的欧洲小国。然而在某些情形下它又是个大国,比如文化创意。最近,荷兰又有两样与创意有关的产品来到中国,在国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是到中国各地旅行的大黄鸭,二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好声音"。作为一个电视人,"好声音"给了我更多的畅想。无论是从节目制作,还是从商业运营方面,《中国好声音》都是成功的。但是,与我国汽车行业引进品牌生产获得市场成功类似,这种引进生产模式存在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中日建交40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日两国正式建交。然而,时至今日,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因为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措施,导致两国关系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今年同欧美之间发生的纺织品配额争端,作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的一个表象,体现为国际社会在对某一事件阐释或解码后所表现出的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对拉美15国报纸有关中日"购(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拉美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面",而且相对日本的形象处于劣势。对钓鱼岛历史知识研究的不充分以及中国对日"购岛"的极富情感宣泄的话语传播方式成了这种"劣势"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劣势"处境,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真研究与传播,务实地强化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且更要熟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9.
陈言 《中国新闻周刊》2012,(36):26-28,30,31
现在的日本政治家,不论是在野党还是执政党,已经找不出一个有田中角荣这种气概的人。小试锋芒便见好就收,甚至稍遇逆风,便撒手不干了直到9月14日笔者登上去日本的飞机前,虽然也感觉中日关系可能会因为日本民主党内阁在9月11日将钓鱼岛"国有化"出现较大的后退,但没有想到会变得如此尖锐对立。"日中关系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该拿什么方法来处理,我们也是一筹莫展。"南村志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南村志郎1957年开始和中国做贸易,后来追随政治家西园寺公一,为中日邦交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者按: 本刊曾于去年第5期援引<山西晚报>消息,以"原残留山西日兵起诉日本政府"为题,报道了"山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残留部队系有明确目的的组织"的消息.此前,山西省档案馆发现有关残留山西日军的原始文件的情况,已在日本<读卖新闻>披露,并引起日本国内对二战后残留中国日军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