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耀68页。[教学目标]1援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援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3援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它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  相似文献   

2.
如何比较一个角θ和它在一个平面α内的射影角θ'的大小?文[1]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判定方法.但是,正如文[1]在编者按中指出的那样,此判别法的后半部分并不好用.笔者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曾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了一种较实用的判别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4.
刘丽萍 《云南教育》2004,(10):46-47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会简单购物,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一组,分为6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苏教版第六册“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片断。 1.比较第一组平面图形的大小。 (多媒体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明显大于第二个长方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成兆亮  刘燕 《成才之路》2010,(17):86-87
一、教学设计概述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4—66页。②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角,学会画角,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耀68页[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角,作为几何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角和角的组成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比较角的大小,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还为下节课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应当在  相似文献   

10.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援通过观察、体验、比较和模仿,初步掌握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或说或写下来的方法。2援初步掌握写文章时分详略的方法。3援激发兴趣,培养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1.
张曼 《黑河教育》2013,(1):33-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初步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在找角、画角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复习要求] 1.了解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 2.理解线段的和与差,角,角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周角,平角,锐角,钝角等概念. 3.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与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角,会用刻度尺画线段的中点.  相似文献   

13.
付四平 《南昌教育》2007,(10):31-31
在教学《射线与角》时,我设计了一道讨论题:分析下面各图形,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  相似文献   

15.
如何比较一个角θ和它在一个平面α内的射影角θ′的大小?文[1]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判定方法.但是,正如文[1]在编者按中指出的那样,此判别法的后半部分并不好用.笔者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曾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了一种较实用的判别法.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1援质疑。师:话说小兔和小羊是好朋友,它们一起做了一对大小一样的角,(角先是重合的,边讲边平移开)可是小兔想把角变得更大一些,超过小羊的角。于是,它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演示角的边延长)同学们,猜一猜,小兔的角真的变大了吗?2援猜想。生:没有。师:你们都猜小兔的角没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初步体  相似文献   

18.
[题目]有A、B个数,A=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比较A、B的大小。[分析与解]这道题数目大,读起来一连串,写起来也很麻烦。要是算出得数来比较,恐怕一节课也做不完,而且容易出错。我们应该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角的认识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情感性目标:通过让学生摸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观察实物切入,逐步抽象出角,紧接着是直叙角的各部分名称,进而指导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则安排在练习中,通过一道习题进行渗透。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改正面直叙的呈现方式,力图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