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长影响师生员工的方式分为权力与非权力影响方式。校长选择何种影响方式领导学校,受其个人特征和学校特征的影响。不同影响方式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研究认为:校长的影响力与学校特征关系不大,而与校长自身的特征有较大关系;一般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时间不宜过长;普通学校校长应更注意发挥个人影响力,增强变革意识。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校长权力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权力来源可分为个人资源与组织资源。较高的专业水平与领导资历,是民办高校校长最重要的个人资源。民办高校校长职位权力由学校董事会依法授予,这种权力必然受董事会制约。投资办学的逐利性扭曲学校董事会的价值观,对民办高校校长权力产生根本性影响。民办高校校长权力的模糊性、易变性、脆弱性等特征,影响权力行使,降低权力运行效率;而其独立性特征,则是民办高校在体制机制上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应优化民办高校校长权力资源,改变办学目标,使民办高校董事会转向正确的价值追求,对校长权力施以正常、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校长对学校实施管理,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着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非权力因素是由校长自身的品德、学识、能力、感情、观念、资历等个人综合素质构成的,是校长治校威信的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的权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权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学校的管理及校长个人的声誉。而当今,突出的问题是校长权力过大,这一方面会导致下属班子成员处处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小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在组织中分配权力的能力。当学校处于困境,校长权力的相对集中会有助于学校情况的好转。但大多数非困境的情况下,中小学校则需要从个人领导走向团队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本文认为共同的学校发展远景、合作的学校教师文化、共享的价值观是建立学校管理团队,实现校长从个人领导走向团队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自从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校长的权力和责任加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对校长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也提出了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校长的权力是指校长管理学校的权力,是由校长的职务权力、校长的威信与威望形成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以及校长管理的人文技巧形成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构成。校长的用权艺术表现为善于运用权力取得多方面的效果,多种管理方式配合运用,明确管理权限恰当选择管理方式,既要善于决策又要善于沟通,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学校的“领袖”.他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办学原则进行学校管理决策、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教育质量.要当好一校之长,校长手中当然要有权——由上级授予的职位和个人资历等因素而拥有与职务相应的“法定”性权力,但是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常常制约着他们管理的质量.因此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每一个校长在工作实践中孜孜以求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现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改革的表现。虽然解决了过去上级领导一竿子插到底的指令性管理的诸多弊端,但由于传统的权力结构没有相应调整,权力只是在集权的结构上大量下移,由上级的集权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缺乏制约和规范的校长个人集权,而且不断强化,参与学校决策的圈子越来越小,权力运行的圈子越来越封闭。尤其是“家长式”的人物绵绵不绝,这些人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不能容忍别人监督批评,自恃权力在手,膨胀个人意志。有的学校甚至成了“家天下”,校长成了“山寨王”,叫你低头就低头,叫你昂首就昂首,否则,你甭想好好过日…  相似文献   

10.
重构和再造"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第二代校长负责制追求的自主管理学校,着眼于权力由政府向学校转移,主张学校(而不是校长个人)从政府手中接过权力,主张校长权力的依法分散校长角色要更接近学校管理的“真实世界的岗位”校务公开及公开的程度将成为评量学校民主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将着眼于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的完整构建  相似文献   

11.
校长组阁,这样一个学校管理层组成制度的改革,从表象看是校长的权力扩大化,甚者有人认为这会使得学校可能成为校长个人的学校。但观其本源,笔者以为值得期待:校长组阁,是推进名校生成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吴国阳 《生活教育》2014,(10):9-11,15
在法人治理机构下,校长的权力发生了新的变化,校长的内部管理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了确保校长权力的合理使用,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律规范,构建权力监督机制,推进决策主体多元化,重视校长个人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校长负责制是由原来的党支部(总支)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变革而来。它较之原来的领导体制最大的区别是变集体领导为校长个人负责并行使管理权力,副校长和其他党支部委员,实际上成了校长助理。这种制度对于强化学校管理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学校内外部缺少相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或原有的这种机制被权力侵夺而名存实亡,由于学校内外民主、法制建设滞后,由于校长喜弄权、好霸权,校长的权力很容易成为绝对权力。从学校外部因素上看,厂长(经理)负责制形成的“老板”意识的影响,教育行政领导不适当地强化校长的权力(如有的训诫…  相似文献   

14.
现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改革的表现。虽然解决了过去上级领导一竿子插到底的指令性管理的诸多弊端。但由于传统的权力结构没有相应调整,权力只是在集权的结构上大量下移.由上级的集权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缺乏制约和规范的校长个人集权.而且不断强化.参与学校决策的圈子越来越小,权力运行的圈子越来越封闭。尤其是“家长式”的人物绵绵不绝。这些人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不能容忍别人监督批评,自恃权力在手。膨胀个人意志。有的学校甚至成了“家天下”,校长成了“山寨王”。叫你低头就低头。叫你昂首就昂首,否则,你甭想好好过日子。  相似文献   

15.
“校长组阁”,这样一个学校管理层组成制度的改革,从表象看是校长的权力扩大化,甚者有人认为这会使得学校可能成为校长个人的学校。但观其本源,笔者以为值得期待:“校长组阁”,是推进名校生成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校除了正当的权力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外,还需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的作用。所谓非权力因素,指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诚信、威信。作为校长,该如何发挥非权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呢?以高尚的道德树立个人威信。校长要有高尚的道德,为广大师生作好表率。校长应忠厚、仁义、正直、谦虚、胸怀坦荡,凡事开诚布公,充分讨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集思广益,办好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一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个人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它是相对于委员制和集体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而言的。这种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的基本区别在于:其一,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校长拥有最后决定权,在委员  相似文献   

18.
校长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校长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是指在校长的行政权力以外,由其个人的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因素对下属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非权力因素影响力。为此,校长应力争做到:(1)率先垂范,德行超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必须扫除学校教育的内部制度性障碍的阶段,因此重新审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对校长的职位权力进行重新解析和重新构建已经是当今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组织的角度,探索和分析了我国校长职位权力的本质,并澄清其组织和个人的来源;同时通过对校长职位权力的内在属性进行公共管理角度的剖析,确定了职位权力的公共性本质.  相似文献   

20.
“人格”即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个人行为习惯和长期个性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校长的人格修养、品质这种非权力因素的力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道德素质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校长高尚的人格特征渗透在学校管理治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在中小学校,校长对学校管理效果的好坏,并非在于校长的行政权力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综合素质高低和人格形象的优劣。人与人在质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