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6年4月,我从新华社吉林分社交流到山西分社工作,又一方水土,又一方人情,我的性格和行为、我的生活和工作,乃至我的整个新闻生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三层历史体系(国家一市场一平民的物质生活)中,位于最低端的平民的物质生活看似零乱肤浅,但每一次所发生的变化,都昭示着市场和国家层面发生的扎实有力的变化,也最能对未来的走向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以此架构来关注入世五年的中国现实.会给我们以新鲜的观察角度和解读路径——那些因WTO而改变的普通人的生活.是各个产业应对和调适WTO冲击的结果,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在全球化的基调下对富强的探求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向海是世界著名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人们对素有“地球之肾”和“原始宝库”之称的向海情有独钟。我在向海所在地的吉林省通榆县生活了36年,期间,由于工作的缘故,使我与向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发现,向海不仅已留在我的记忆里,而且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里的一种牵挂。  相似文献   

4.
大寨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67年12月到1980年11月,我在大寨工作、生活十三年之久。 1994年春天我重返大寨采访,凤莲见我时不说“去大寨”、“来大寨”,她说:“老段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隆中母校求学时,从一份画报上看到一篇《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的报道,说永宁那里的纳西族父老至今还生活在母系社会里,他们男不娶,女不嫁,实行“阿注”(即朋友)式婚配,子女随母亲生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相似文献   

6.
牟国云 《军事记者》2005,(10):56-57
10年前,我从重庆通信学院毕业,两条路摆在面前:回首都北京,或是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新疆高原边防哨所。我选择了新疆,选择了南疆最苦最远的帕米尔高原。雪域哨所生活单调寂寞,执勤巡逻之余,我拼命地读书看报,也试着拿起笔给《解放军报》写稿。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解放军报》,喜欢《解放军报》,是这位启蒙老师给了我在边防哨所无穷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鼓励我一步一步朝前走,  相似文献   

7.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吴凤娟 《大观周刊》2013,(9):109-109
怎么样才能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小”和“事物”,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事物。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发掘,现在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9.
李丽 《青年记者》2006,(10):57-57
在山东大学东校区六号宿舍楼下有一个书报亭,我每天早上都会花三毛钱买一张《生活日报》。这份4开40版的报纸承载了我每天最基本的信息需求,她小而精、小而全的特点让我很是受用。长期以来的阅读习惯和在《生活日报》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她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和特别的关注,尤其是2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四届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已结束数月,在这次会议上,一位地区报记者《扬长避短贴进生活——十年追踪摄凤阳》的发言,总是时常在我的耳边响起。他就是安徽省滁州报社摄影记者汪强。机智灵活,平易近人,是汪强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他于1980年春被调到滁州报社任摄影记者。在这之前,他曾在滁县地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兼搞摄影报  相似文献   

11.
梁馨予 《大观周刊》2010,(40):28-28
Q:最想念家乡的是什么? A:我12岁就离开家了,想念家乡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有家里最最可爱的母亲,因为父母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才让我一直坚持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9)
哦,我难忘的记者站生活文/星海记者站被称作新闻单位的前哨阵地,驻站记者就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勇士。回首往事,在我记者生涯中,最让我激动,而又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我的记者站生活。1987年10月份,《宝鸡报》发展成日报。为了加强区县报道,报社委派5名青年记者...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何时我的生活停顿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却总感觉百无聊赖,好像丢失了自己,丢失了灵魂,丢失了一切。对着电脑傻笑的我,真的很傻,很无聊!一向最讨厌做无聊事情的人,但这一年多来,却一直在做着最无聊的事情,而且乐在其中。我是谁?我在干吗?我找不到以前的自己了!  相似文献   

14.
一、西安两报 (一)初到西安的喜悦 1936年夏天,我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上海做了一段短时间的全国学联筹备工作。由于我在上海没有社会职业,秘密工作没有掩护很难进行下去,生活也不好办,因此,就在这年的秋天,又从上海回到了天津家里。10月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知道,在战地采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要比在和平环境中采访高10倍。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有一些战地记者是不会死的。他们身经百战,世界上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历尽炮火硝烟和枪林弹雨,却能始终安然无恙。 所以,当突然得知路透社记者科特·肖克以身殉职的消息时,我是那样的吃惊,犹如听到晴天霹雳。 肖克死了,死在战乱的塞拉利昂,死在前去战区采访的途中,死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当战地记者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大概是死得其所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同行曾经问我;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获得采访成功?我哑然了。虽说我搞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见诸报端和电台的各类新闻稿件不下上千篇,可使我最头疼的就是采访。为了不使这位同行失望,我向他讲述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那是1981年6月下旬的一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原《首都生活》节目编辑组的一位编辑打电话找我约稿,说为了配合“七·一”的宣传,让我采写一篇关于我县熊儿寨乡南岔村党支部书记徐贵一当干部几十年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通讯,并要求在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让婚姻更甜蜜、让家务更轻松、让主妇更完美、让生活更有品质的幸福读本。本文是卷首语。有不少看过我的博客或者《胖星儿@最生活》第1辑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感觉上胖星儿爱小钻更多些。这让我怎么说呢,因为我从来没有计算过。  相似文献   

18.
有楚文化学者说,楚文化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文化,从文化的总体成就看,楚与希腊难分伯仲。我认为,楚文艺更是楚文化最绚烂的风景。谓予不信,请读《楚文艺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版)。在曾经创造楚文化的丰饶土壤里挺出的这本50万字的大书,就向我们展现了楚文艺天际飞翔着的那一抹红云。我很欣赏此书的题材新颖。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本楚文艺研究专著,它把楚文艺作为一个大课题有力地抬到了学术的前沿。如果  相似文献   

19.
明红 《四川档案》2004,(1):16-18
“最可爱的人”至今仍令我荡气回肠——魏巍。在中国当代学史上,像魏巍这样以一篇章而名扬天下,历经数十年而声名不衰的作家,堪称独一无二。他50年代初写的朝鲜战场长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以空前的头版头条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受到了高  相似文献   

20.
石库门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西关大屋。它们都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市民生活方式,是这个城市可以触摸的最亲切的地方,充满了一种看不见的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