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依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早期的依恋形式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影响亲密关系的形成,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及人格功能。成人依恋已逐步成为一个跨越心理学各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依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依恋研究史为线索综述了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在依恋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成人的婚恋行为.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和婚恋的联系以及依恋影响婚恋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成人的婚恋行为。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和婚恋的联系以及依恋影响婚恋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探讨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考察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现状与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探寻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成人依恋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适应性,补充生活满意度以往研究的疏忽,也为后续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安全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惧怕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低依恋回避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高依恋回避组,低依恋焦虑组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于高依恋焦虑组。根据个体成人依恋的类型和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恋爱行为,从而准确把握个体恋爱的内部工作模式,引导个体的恋爱朝着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恋爱现状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依恋类型中惧怕型的比例最高,安全型的最低;安全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恋爱比例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年级差异显著;有无恋爱经历在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 AAS 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 AAS 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AAS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AAS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与情感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成人依恋的社会人格角度,介绍当前的成人依恋与情感调节主要研究,探讨了不同依恋类型者在面对压力事件、亲密关系、情绪记忆中的情感体验、调节等方面的差异,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依恋是个体最早的人际关系体验。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地方院校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具体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地方院校本科学生中抽取300名大学生被试,以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亲密关系问卷(ECR)、关系问卷(RQ)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人际现状,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分析了《正常人》中成年人依恋理论风格下的依恋类型。研究发现小说中玛丽安的依恋类型主要体现为专注型、恐惧型和安全型;研究同时发现,玛丽安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时候经历了精神聚焦疗法的三个阶段,即情绪接纳、情绪调节以及真情回应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早期依恋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依恋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早期儿童依恋的安全性。近年来,研究者从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入手,进行了行为层面、依恋表征层面及综合两者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某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今后仍须加强适用一般儿童与特殊儿童干预方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日益重要,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08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城乡来源、有无恋爱经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害怕型依恋比例最高占58.66%,冷漠型和倾注型占15.38%,安全型比例最低占10.58%;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红 《文教资料》2014,(9):95-96
根据儿童早期的依恋性质可以预测其以后行为发展的“性向假设”.本文将依恋理论划分为早期依恋理论和成人依恋理论,并对这两类依恋理论进行回顾和评析,最后就依恋理论中的争议问题做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2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依恋对个体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依恋涵义的演化入手,介绍了依恋研究的国内外概况,并分别探讨了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依恋的影响因素以及依恋对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几个问题,最后提出目前依恋研究中存在的争议,试图从整体上对依恋研究有一个明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