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展开的教学实践研究.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因而它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适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性、应用性、反思重建性特点,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针对目前小课题研究存在的误区,提出关于选题、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建立和完善小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的思想认知、成立小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机构、做好小课题研究者的培训、加强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2.
小课题研究这个名词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事实上我们每个教师都进行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发现自己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讲得不是太好,学生听后仍不太明白,通过反思,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改进方法后再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小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正合适高度概括小课题研究。进行小课题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3.
温庆生 《教育》2014,(2):64-65
“小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小课题”虽小,但却实在;“小课题”虽小,但却符合实际;“小课题”虽小,但却能产生实效.可见,虽然是“小课题”,却有着大作为.因此,“小课题”深受笔者所在区中小学教师的厚爱,正成为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平时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究竟它又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需要小课题研究,这既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或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捷径。走出小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在一些中小学教师看来,课题研究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其问题关键还是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神秘论。有些中小学教师把课题研究看得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必需的一环。中小学教师应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注意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掌握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及注意事项,恰当选取科研课题,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自身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开展课题研究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中必需的一环。中小学教师应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注意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掌握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方法及注意事项,恰当选取科研课题,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自身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笔者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根据调研,笔者认为教师对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以及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使得“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线教师适合做小课题研究,这是近年来一直倡导的,并且有别于专业研究人员的课题。针对小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许多一线教师还是云里来雾里去,即使得到研究成果与结题证书时也不解心头对研究的厌恶。俗话说“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为指导教师有效选择小课题,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现有小课题研究管理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管理,注重结果,缺乏实质性的、具体的引领和扶持。为了让教师用心钻研,形成习惯,让教师用心钻研,不受干扰,管理者应当把小课题研究真正地还给教师。因此,笔者认为管理者应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扶持性管理。所谓小课题研究的扶持性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政策、  相似文献   

10.
小课题是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研究,以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最优化解决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衢州市教科规划办在教师课题研究中新设立了教师个人小课题系列研究。启动2011年度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申报工作,全市共申报教师个人小课题296项。经市教育科研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立项评审,衢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基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2):18-19
本文通过小课题研究实践,重点对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反思,回顾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认识,真正实现"让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对小课题研究的领导重视和支持做了概括,"跟我来!跟我上"、"我和你一起去,我和你一起做"就是最好的重视和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新的教育教学思潮激发的产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回归教与学的本位,小课题研究体现了教科研以教师为本位的观念,是教科研与新课程对接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扫除了传统课题研究的不良积习,但并不意味着彻底的背离。而是对于传统的理性继承与开拓。正是因为小课题研究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所以本期专辟小课题研究专题,为教师掌握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提供指导性意见与学习范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刘琪 《教书育人》2013,(17):24-27
一、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情况分析及启示我校是一所镇级乡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2005年,学校首次提出"小课题"概念,开始在全校中推行"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人人要有小课题"。由于刚起步,一切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主要是运用强制手段强势推行"小课题"研究,由学校教科室负责管理、审批,属于校级课题。三年中,共立项校  相似文献   

15.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小课题研究深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小课题研究,即问题式的小课题研究,它主要是指教师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为旨归的小型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有别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属于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18日,浙江省衢州市召开教师个人小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立项的衢州市2012年度教师个人小课题负责人,以及全市部分骨干学校教科室主任共三百余人与会。会议紧紧围绕"贴近一线降低重心探寻适合教师的教育科研方式"的主题展开。这次会议既是教师个人小课题的开题会,也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交流会。上午,知名专家、台州市教科所李哉平先生给大家作了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专家从小课题的内涵特点出发,从研究路径、以及选题、名称、研究方案等具体运作方面,结合他个人的、台州  相似文献   

19.
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为归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小课题研究本身必要的研究,出现了虚幻、假化、空泛的现象,导致小课题研究缺乏生命力。笔者认为,要让小课题研究生命力永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至今,上海市闵行区面向全区广大一线教师启动教学小课题研究,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参与研究。我院安排本区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群"指导教师,扎根课堂,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研究。经过实践,我区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即"小问题+金点子+有效果"。"小问题"指发现教学问题;"金点子"是基于问题原因分析基础上的解决办法;"有效果"是具体策略的效果验证,其目标在于改变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