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桑士林 《文教资料》2012,(21):14-16
乔治·艾略特在名著《米德尔马契》中描写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卡苏朋、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呼吸的人物,在命运的长河中挣扎起伏,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紧紧相连,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在此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乔治·艾略特对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语用学得到了较大发展,语用学话语分析成为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武器。本文运用语用学策略中的会话合作原则对文章部分人物的话语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乔治·艾略特富有哲理性的人物话语,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英国19世纪女性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及女性主义意识崛起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的一部人间悲剧,是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反映的是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万象和人性深处冲突的现实。剧中的主人翁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是人们常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为他对人类和生活都充满了信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他博学、聪明、勇敢,但在面对多变的世事时又优柔寡断,是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本文分析探讨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优柔寡断、人文主义以及其矛盾的性格,并探究其性格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具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多萝西娅、玛丽·高思、布尔斯特多德夫人是艾略特笔下的三位“女性引导者”,她们用无私的爱和奉献引导男性,采用隐秘、间接的方式来削弱男性权威,对男性命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金庸先生在其作品<神雕侠侣>中创造了无数美女,其中以李莫愁为狠毒之最.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一个因为爱情而温柔多姿,也是因为爱情而滥杀无辜的可怜女人.她在小说中呈现多样化的性格特点让人不得不反复琢磨、深切体会.本文将重点抓住李莫愁心狠手辣而又温柔多情等特征分析其成因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米德尔马契》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破灭的故事;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同样灾难性的婚姻和事业上的失败,作者认为这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中,崇高的感情往往会采取错误的外表,伟大的信念也往往带有幻想的面貌,实际上,爱略特的创作道路就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冒着重重阻力走过来的,她们的故事是自己经历的不完整改写.  相似文献   

8.
女性生存就是与她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作斗争,从而改善她们的生态环境。但是,缺乏正规教育以及社会地位等生态环境特点决定了女性的生存悲剧,使她们根本无法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即使这样,《米德尔马契》中的主人公也保持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守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米德尔马契》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破灭的故事;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同样灾难性的婚姻和事业上的失败,作者认为这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中,崇高的感情往往会采取错误的外表,伟大的信念也往往带有幻想的面貌,实际上,爱略特的创作道路就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冒着重重阻力走过来的,她们的故事是自己经历的不完整改写。  相似文献   

10.
乔治·爱略特是一位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米德尔马契》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多萝西娅的行为,动机以及言语等的分析从而说明多萝西娅是一个有着很强独立性及控制欲望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抽取35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害怕负面评价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与Levenson的内控/他控/机控量表,探讨控制源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自尊有正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负相关;情境控制和他人控制与自尊有负相关,与害怕负面评价、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正相关。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内控高的人有较高的自尊和外向,而在害怕负面评价,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上得分较低;外控的人自尊较低,较内向,相对于内控的人,他们更害怕别人负面评价,在神经质和神经质量表上得分也更高。  相似文献   

12.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人格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实人格,阻碍着现实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本文主要从人格的独立性上,通过对照分析传统的依附型人格对现实人格的影响,查找现实人格在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对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主体的人格维度及理想人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和精神手段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客体)进行选择、组构使之符合流通传播要求的个人或群体.编辑主体的人格是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活动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编辑主体的人格维度主要包括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和审美人格3个方面.编辑主体的理想人格应是赋予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编辑主体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格教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人的灵魂。大学生的人格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本文重点探讨了人格的内涵、人格的功能和人格的教育等问题,并希望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完善、升华自身人格的同时,都要努力做好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个性缺失是指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特征的弱化所导致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由个性缺失教育直接引起,但根源在教育缺失。教育缺失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因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种种不当行为所导致的育人损失。造成个性缺失的原因有:教育理论的创新不够,落伍于时代要求的旧教育理论仍然占据着新时期的教育阵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越位"与"缺位";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问题;评价指标的误导。改变个性缺失,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对策是:用科学发展观统帅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和谐教育新理论;为个性教育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改革教育评价指标,构建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科研环境包括科研硬环境和科研软环境。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硬环境存在研究生导师数量、实验室建设和图书馆资源以及科研经费相对短缺等问题。科研软环境存在研究生奖助机制欠完善,研究生竞争与淘汰机制欠缺,课程与教学体系落后,导师遴选机制不公平等问题。强化科研硬环境建设需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升级研究生科研设施和保障科研经费等措施。通过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建立研究生竞争与淘汰机制,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严格导师遴选机制,改革教学模式等手段改善科研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与升华,体现出社会人格的主动性、道德性和担当性。如何在社会人格基础上实现责任意识的提升,如何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课题。要建构"责任——社会人格",首先,应回归责任主体的主体性价值,对公民进行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其次,应树立整体思维,促成社会协同效应,在群体互动中形成公民的整体认同感;第三,应树立公民角色意识,提升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行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新形势下,个性对事业和个人发展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大学阶段是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分为3个递进的层次:朦胧个性——意识个性——和谐个性。个性教育就是了解和掌握人的个性心理变化的规律性,针对不同的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法,按一定的规范把每个人的个性的方向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进行教育、培养、引导和实践的结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了解大学生个性重要性及基本知识外,还要从各种渠道积极主动为个性充分地尽最大可能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的措施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