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读导写一举两得青铜峡二中刘孝义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阅读来指导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试谈谈以读导写的具体做法。一、以阅读指导作文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要指导。作文指导的目...  相似文献   

2.
读抄写改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者 ,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 ,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提高缓慢 ,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 ,教会学生多种写作方法 ,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 ,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平时 ,我们不妨从“读、抄、写、改”四方面入手 ,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读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是提高作文教…  相似文献   

3.
吴静霞 《考试周刊》2010,(12):65-6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听激趣、以读引趣、以写促趣、以“集”增趣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师的“教”的角度来探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通过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主要解决写作思维、生活观察和积累、精心选材、正确想象和借鉴等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教师的“导写”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俊 《师道》2014,(11):17-18
英语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的英语能力主要通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评判,其中,听和读是Input,说和写是 Output,而英语写作能力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较难掌握的一项,也是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更是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很多学生对于用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存在畏难情绪,往往因为词汇量不大、思维混乱从而觉得无话可说甚至不能动笔。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搭好支架,是训练写作技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7.
宋懿专 《现代教学》2008,(10):44-44
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英语写作课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以读导写”是走出写作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系列“以读导写”的尝试,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9.
教师指导写作,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注重积累,以读促写,导写导改,同时教师还要敢于“下水”,这样才能使畏惧作文的学生在写作天地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以读促写”的尝试□李雄军郑玉春根据《大纲》中“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把单元训练重点适时地从阅读教学中迁移到作文中来,使学生从阅读教学到写作学习有一个比较从容的准备过程,以便写好作文。五年制小学第七...  相似文献   

11.
读写能力是两条并行的轨道,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平衡发展。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读写并轨,写读结合”,具体可从“以读促导的作文指导教学”“以读促改的作文互动修改”“以读促评的作文交互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二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培养理解能力,后者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作文与阅读的联结,就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那么阅读便是作文的“流”。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课文中的一篇篇文章应该是作文的范例。这些范例对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像思维;运用多媒体积累词句,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借助网络,博览群书.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喜爱读书、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14.
探索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主写作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方法是从作文的任务的设计、留置、评改等方面入手,通过强调作文长度及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增强了写英语作文的信心,语法、文风通畅,实现了英语学习‘听、说、读、写’中的“写”的环节突破。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写”与“导写”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科学体系应该由“写” (师范生的自身写作 )与“导写” (师范生指导中小学生写作 )两大块有机构成 ,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同时培养师范生的“写”与“导写”这样两种能力。在传统的师范写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写作理论的传授 ,而轻“写”与“导写”技能的培养 ,从而导致师范生毕业后难以胜任作文教学的局面 ,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这一毛病经久不治的后果。师范生“写”与“导写”两种能力的并重培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以写促学”的写作理念及“过程写作法”的教学原则,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改革。采取“以听导写-以说带写-以读促写-以译帮写”等一系列互促改革措施,通过自由写作拓展学生写作思路,采用过程写作法加强写作过程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二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培养理解能力,后者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作文与阅读的联结,就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 ,作文教学的现状依然堪忧。学生害怕、厌倦写作 ,老师怕改、烦改学生习作的现象随处可见 ,作文教学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笔者从作文教学的投入、作文的教法和评价、写作的积累等几个方面 ,提出目前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以供同仁们参考。一、加大作文教学的投入中学生现有的趋读畏写、重读轻写 ,与写作训练不足是有直接关系的。众所周知 ,写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只有多写多练。正如欧阳修所说 :“惟勤读书而为之 ,自工。”著名教育家张中行先生也认为“作文除了多读多写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长期大量反复训练的结…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导写”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问题导写”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视创设互动情境、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文主体,始终紧抓情感主线以及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等方面有序的组织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建构小学作文“问题导写”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开启作文思路,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