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20,(3):58-64
古都文化有的已经消失,尘封于历史之中;有的则流传至今,或不绝如缕,或仍生机盎然。让已经消失,尘封于历史之中的古都文化得到再现,使今人能够领略、体验;让流传至今的古都文化能够传承不绝并得到妥善经营,使其能发扬光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是人们的孜孜不懈的追求。在如今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数字化技术为此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手段。必须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使古都文化能够得到良好再现、传承与经营,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积淀的有力支撑,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积淀的轴心.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高校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高校文化发展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特定的社会影响,因此,以先进文化来指导城市文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生活加速城市化,21世纪城市文学的发展将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更应强调城市文学接受先进文化的指导,反过来说,优秀的城市文学对于传播先进文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百年教师教育中形成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培养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的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与特色,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导向、规范、激励作用,但在师范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变迁,有简单化、趋同化、庸俗化倾向。笔者认为应在认真总结和梳理教师教育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在方法上要实现几个转变和几个认同,并从精神文化、物态文化、管理文化各个层面找准传承与创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环境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园林景观在城市居住环境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园林景观有利于保持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适应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园林植物造景的依托着城市居住环境三方面对城市居住环境与园林景观的关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这次会开得很成功,我完全同意开幕式上陈秀凤同志的报告和刚才金长泽同志的总结。下面简单地谈三点:一是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看法,二是谈谈师范教育的形势,三是向大家通报师范司的几项重要工作。一、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1.开展继续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项战略性的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对新教师的培养和对在职教师的继续…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艺术的黄金时代,都有一个城市作为背景与支撑,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活动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对于艺术的繁荣来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是因为城市的功能内在地包含着对艺术活动的需要,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城市的文化特性为艺术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对艺术的需要和投入,城市庇护着艺术活动,艺术的象征性、表现性与膜拜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城市政治与宗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城市人的生活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得以维系下去并不断发展,艺术活动是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是文艺繁荣的基础,文艺繁荣是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强调了文化在国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建设应自觉践行"文化强国"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广州作为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富厚重,近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已形成对名城文化的冲击和破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指出城区扩大、人口增长、政区转型、旧城改造等是名城文化被冲击和破坏的根源.而为协调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应区别旧城、新城和乡村等城市地域类型,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文化展示的是城市名片、体现的是城市灵魂,研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地域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旗帜和底色,一方面城市发展为地域文化挖掘提供了强而有力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也积极影响着城市,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视城市形象塑造,展示城市品牌,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城市文化建设的底蕴在很多方面来源于档案文化的衍生和历史延续,利用档案记载与传承的文化资源,可以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冲突又存在整合的历史,如果没有各种文化或利益的冲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学是否能够得益续存恐怕都成为一个问题;然而,如果没有整合,大学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遇,对城市社区而言也同样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历史的梳理和现实的分析,揭示这种互动关系的本质,并针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提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从兴起逐渐繁荣发展,并将成为一种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大有可为。本文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内涵丰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饮食概念与提法出现,蔬食与素食就是其中两个。蔬食与素食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蔬食偏向于对生活水平的描述,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清贫的意象;而素食在宗教祭祀方面的内容更深厚,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增加健康养生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史教学要应合时代的要求,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引入到高校世界史教学之中,从史观的视角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推进世界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突破阶级斗争史观的限制,从现代化、全球化的视角,阐释历史,解决传统世界史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地解读重大历史事件,透析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从而把握世界史发展的脉络,推动世界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内在优势.在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广泛而又迅速的提升城乡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的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主要是技术技能素质和追求较高质量生活的素质).对广大的农业人口而言,提升上述素质的有效途径非职业教育莫属.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人口的农业技能素质;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城市化素质;可以通过政治、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等等.而且,职业教育办学灵活、实用,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也可以走乡串户,送教上门,非常适于农村和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特征.因此,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而又长效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迅速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在"3+5"框架下,娄底以建设起点较高、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功能综合的文化产业园为突破口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导整个娄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现实的可能性。促进娄底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围绕文化产业园建设整合区域人才资源,特别是要引导地方高校和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培训机构培养适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来看,百年变局是传统发展范式危机以及与之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人类世,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地球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鉴于中国本身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中国与世界在物质互通、制度互构和理念互融几个层面已经形成日益深入的复合生态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并重塑世界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转型肩负着四重使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广大后发的发展中国家探寻新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推动全球性绿色发展潮流和低碳转型作出中国的贡献,推动世界向低碳或零碳经济模式转型;通过自身的成功发展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型世界秩序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实现这些使命也面临着来自内部高煤炭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的刚性需要,以及来自外部的美欧联合限制中国科技创新、"逆全球化"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现实主义政治回归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必须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当前的全球"碳中和"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