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永刚 《教育导刊》2009,(12):54-55
儿童说谎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诱导”有关。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谎源”,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2.
幺少颖 《小学生》2005,(12):30-3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优美的诗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是你知道和李白结下深厚情谊的汪伦,当初为了请李白到他的家乡去,竟然扯了一个大谎吗?  相似文献   

3.
撒谎     
我是撒谎的老将,从幼儿园到现在撒过的谎不计其数。弥天大谎,小生不曾染指;那些恶意中伤的事,我也决不涉足。我撒的谎,尽是些小打小闹,却足以乱真。“呀,什么东西,快抬头看。”结果,自然什么也没有。然而,他人手中的美食也就在其抬头之际进了我的胃。你看我侃侃而“撒”,娓娓道谎,面不改色心不跳。试再听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理解生词,联系语境选择“够”的义项;辨析“谎”和“慌”的字形。  相似文献   

5.
诗人不一定是思想家,但凡好诗不能没有思想。在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时,他写了1000行的长诗《谎草之歌》,在这首诗中,他虚拟了一种“谎草”,吃了就要撒谎。过去被谎草喂养着,怎能不撒谎呢?法西斯曾宣称,“谎言重复千遍就变成真理”,但谎言无法掩盖血写的罪恶。  相似文献   

6.
你说过谎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你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回答呢? 说“没有”,难道你真的从来没撒过谎?答“说过”,便是承认自己曾经不诚实。无论怎样回答,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那么,面对撒谎。人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7.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 --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时会耳闻目睹个别教师的“罚心”性行为。如某教师为彻底根治一学生的吸烟毛病,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盒烟,责令该生将整盒香烟咀嚼而食,并说:“看你今后还抽不抽烟!”令其痛苦不已。另有教师为惩治一说谎学生。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吆喝着:“今后再不学乖,我就扒了你的皮!”令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9.
卡特的谎言     
莉莲·卡特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一天,一个记者来到她的家中对她说:“您的儿子到全国各地去演讲,并告诉人们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从来没有撒过谎吗?因为再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您的儿子了。”莉莲·卡特说:“可能也撒过一些无恶意的谎吧。”“那么无恶意的谎言和其他的谎言又有什么区别呢?”记者接着问,“您能不能下个定义?”“我不知道能不能下这个定义,”卡特的母亲说,“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你还记得几分钟以前你进来的时候,我对你说,你看起来多精神,我是多么高兴见到你吗?无恶意的…  相似文献   

10.
说谎     
武陵一市井少年,善说谎。偶于市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之曰:“人道你善谎,可向我说一个?”少年曰:“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都去拿团鱼,小人也要去拿,顾不得闲说。”老者信之,径往东湖,湖水渺然,乃知此言即谎。[明]江盈科《雪涛谐史》【解说】武陵这个地方有一个街头小混混,很擅长说谎。  相似文献   

11.
一天,小侄子莫名其妙地问我,他的鼻子变长了没有。我说:“你的鼻子不是好好的吗?变长了多难看啊!”侄子说:“真的!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谁要是说了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的,长得连门也出不去,进不来……”他津津乐道地把那个“变长鼻子”的故事说给我听,得意地对我说:“我们班的平平说了五次谎,他的鼻子还是跟原来的一样。我也说了  相似文献   

12.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区分形近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告诉学生,让其明白:不管字的形状多么相近,总有一些细小的区别,只要我们能将每一个字的每个细小的特征抓住进行比较就不易混淆了。比如“买、卖”。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有“十”和无“十”,根据“十”和“食”的谐音,我就告诉学生“有食(十)就(读)卖()”,“无食(十)就(读)()。又如:“慌、谎”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慌”是“忄”旁,“谎”  相似文献   

14.
说"谎"     
你说过谎吗?哦,我是说,你敢发誓你这一生从未说过一句谎言吗?在标榜自己的诚实时,你能回答我吗?说“是”,你便立马撒下了一个谎。说“不是”,便是承认自己撒过谎。无论如何,你都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从一出生起,我们便被教导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说谎”更是被列为头条戒律。中国人信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小小孩童的谎言被拆穿,人们在愤怒之余都会惊叹:哟,这么小的年纪就会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喔!于是一顿好打,末了丢下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这一顿好打换来的,是小小孩童深深的忏悔——别误会,小孩子后悔的不是说谎,而是没能圆谎,以…  相似文献   

15.
说谎     
你说过谎吗?在标榜自己是个诚实的人时,你会怎么回答我呢?说“没有”,你便立马撒下了一个大谎。说“是的”,便是承认自己撒过谎。无论如何,你都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从一出生起,我们便被教导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说谎”更是被列为头条戒律。中国人信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小小孩童的小小谎言被戳穿,大人们愤怒之余惊叹:哟,这么小小年纪就会撒谎,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喔!于是一顿好打,末了丢下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这一顿狠狠的毒打换来的,是小小孩童深深的后悔——后悔的不是说谎,而是没能圆谎,以致被家长识破,招来这皮肉之苦。于是…  相似文献   

16.
谎言     
左夫 《良师》2010,(12):25-25
莉莲·卡特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一天,一个记者来到她的家中对她说:“您的儿子到全国各地去演讲,并告诉人们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从来没有撒过谎吗?因为再没有人比您更了解您的儿子了。”  相似文献   

17.
依据谎言的动机,可将谎言划分为白谎与黑谎,白谎是为避免伤害他人或取悦他人而说的假话,是利他性谎言。黑谎是为隐瞒错误或避免自身的过失受到惩罚而说的假话,是利己性谎言。成人应打破对儿童说谎一概而论的观念,区别对待儿童的白谎与黑谎。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还是要说说大道理,教育不是“削足适履”而是“因材施教”,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最大魅力。案例中的班主任才接班十余天,虽然他认为小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实他并不真正了解小涛。比如他不知道小涛为何答应给他送花,但结果还是没有送的理由;他不清楚小涛为何没有交给他一次完整的作业;他为什么说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诚实的孩子》一课,讲的是列宁小时候打碎了姑妈家的一只花瓶,先说了谎,后来主动认错的事。课文中只有一句“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而没有信的内容。为了训练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项天 《初中生》2007,(11):11-11
美国政治家福克斯有一次受邀参加大学的演讲,有大学生问他:“你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