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被调查硕士研究生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满信心。"专题式教学"和"1+1"教学模式,明显提升了硕士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学习效果,师生普遍认可,学生满意度较高。影响该课程实效性的因素可归纳为"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周围环境"、"授课老师"四个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力度,强化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制度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课堂讲授,更需要社会实践。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生命力在于创造性。它具有多边性、互动性、现代性和“启——发——收”三阶段性等特点,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开展课堂讨论应根据以下原则:坚持知识性、增强思想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选题的科学性;坚持主导性,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完整性,做好讨论总结;发挥创造性,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设置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讲,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课程的导向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要强调采用教学大纲的方式,"分专题"的方式,逐次递进、专题拓展的方式,问题导出、专题融汇的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的9个单元,分作33个二级标题,也就是33节。其中有16个二级标题(节)中的内容,大约占50%,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各类高校都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历史证明,高校开设这类课程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及其改革工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特点是现实性浓郁,时代感强烈。因此,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融理论与实践于一炉,把严谨科学的但在理工科大学生们看来似乎显得枯燥的政治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的活生生的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搞好这门课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理论界围绕着提出社会建设的背景、关于如何界定"社会"这一概念、社会建设的内涵、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加强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着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以理论研究实践的工作方法,开展着一系列的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一级学科重要的专生基础课程.根据建筑类院校特点,结合智能建筑技术发展和专业发展需要,开展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研究,并付诸实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力图各章、节均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是教育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后,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秋学期首轮教学经验,笔者以处理好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的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认识倾向;指出理论教学依然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问题上提出了结合硕士研究生自身特点选择实践教学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教授魏宪朝博士撰写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一书,被列入当代中国学术文库,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它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推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既是由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近些年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的公共理论课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公共课教学中最难上的一门课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想从自己八年的教学体会中,谈谈对这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在教学内容上:要下苦功夫,认真备好每节课。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备课水平。身为任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必须认真钻研,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以及章节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从而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从目前所掌握的这门课的所有教材来看,任何…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序杨昌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根据中央的部署。系统地全面地学习这一伟大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5.
16.
齐虎田同志是一名高校教师,198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潜心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国当代史》就是他长期以来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成果. 《中国当代史》系统地叙述和介绍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5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书共分六部分,约30万字,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概述与介绍: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几十年的建设实践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可谓人所共知。但是,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本文就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写的有关这一问题的纲领性文献,它既有理论上的分析阐述,又有对现实的探讨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功推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效抵制了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入研究社会思潮的新变化、新特点,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道路、制度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拜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后苏甫我在如饥似渴地通读了邓晓春、刘国瑞主编、于今年5月出版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后。有了以下两点感想:一、我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否可...  相似文献   

20.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整个教学大纲的主旨和内容作整体性的阐述,其中涉及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进一步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