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界定是明确的,问题是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与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混淆了。国民生产总值与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是两种不同核算体系运用的不同范畴。国际上有两种核算体系,一种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又称为西方体系;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又称为东方体系。东方体系中的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计算范围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用社会总产值来表示社会总产品;用净产值来表示国民收入。但社会总产值的统计,由于采用“工厂法”,各独立核算  相似文献   

2.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6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至70年代初,已由一个战败国迅速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也提高得很快,仅60年代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即由1960年的395美元增至1970年的1,592美元(按市场价格计算),整整提高了三倍。80年代初,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1)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共同点:都是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不同点: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即c(生产资料价值) v(劳动力价值) m(利润总量),人们通常称之为“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即v m,它属于净产值。如图1:大圆表示社会总产值(c v m),小圆表示国民收入(v m)。  相似文献   

4.
“三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 ;“三入”是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不少学生把它们混为一谈 ,搞不清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一、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1)不同点 :①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在其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教育的产业性质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教育是不是产业;第二,教育是否形成国民收入,教育劳动成果是否应列入国民收入统计.据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科恩的研究,美国教育总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可见教育产值计算决非可有可无的小问题.在对国民经济部门的产业性质的认定、产业的分类和产业产值的统计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大的差别.在七十年代末经济改革热潮之前,社会主义国家认为社会的劳动分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部门是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是产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不形成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的经济基础薄弱,据1991年统计按人口平均计算,国民生产总值1202元,国民收入1018元,工农业总产值2005元,财政收入116.76元。在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对各省、市、自治区的分类中,江西省列23位,属贫困地区。但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投资,仅199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地区)经济基础并不好,资源又贫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196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25美元,台湾也只有236美元。可是到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大大提高:韩国为5044美元,台湾为7997美元,新加坡为12384美元,香港为12492美元。而且,它们人均国民收入还高于欧共体中如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成员国,由此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8.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通常由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这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那么,什么叫国内生产总值?它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是一回事? 所谓国内生产总值,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意译,缩写为GDP。是指一国领土范围的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净收入后的余额。国外要素净收入,是指本国公民在国外资  相似文献   

10.
1 本教材中应注意、熟悉的名词解释 1.1 财政——以国家权力为特征,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 1.2 专卖收入——国家对某些重要军需民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利用垄断专卖价格获取高额财政收入。 1.3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边际消费倾向主要用于分析乘数理论进而分析新增投资消费所能带来倍增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本意出发,边际消费倾向应是国民收入或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其中的消费应是新增消费与直接投资之和,消费主体的统计范围应同时包括居民部门、厂商部门、公共部门、国外部门,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范围为大于等于0。  相似文献   

12.
1 本教材中应注意、熟悉的名词解释1.1 财政——以国家权力为特征,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形式。1.2 专卖收入——国家对某些重要军需民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利用垄断专卖价格获取高额财政收入。1.3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1.4 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产经营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最终效益,即企业盈利或企业亏损。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一框“国民收入的分配”,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较难,其中“国民收入”易同“利润”混淆;“积累与消费关系”易同“生产与消费关系”混淆;“所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易同“生产成本”混淆。学好本框也是理解“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的基础。现图解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一经济常识在讲到国民收入的分配时有如下表述:“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每当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这一知识点时,不少学生往往会问到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虽然这一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但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一般是向学生简单介绍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过程。实际上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现在已有三种理论,即传统的“二次分配论”、目前正在为许多经济学家所倡导的“三次分配论”和一部分经济学家提出的“四次分配论”。现归纳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传统国民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分配包含两个层次,即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进行的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山东的经济发展很快。1990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跃居全国第三位,国民收入居全国第一位,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经济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重视科技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科技进步的因素在山东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六五”末是27%,“七五”末提高到35%以上)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山东省在抓科技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6.
1959年3月9日,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池田勇人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我的月薪两倍论”一文。池田在文中提出,只要中央政府政策得力,在日本国民共同努力下,今后5到10年,日本人月薪翻倍甚至增至三倍绝非梦想。翌年年底,已经成为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内阁公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到1970年度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翻倍的目标,从此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7.
国民生产总值是包括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①部门法。就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即,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增加值 服务价值。②最终产品法。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直接把各项最终产品的  相似文献   

18.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通常由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这三部分组成。怎样用精确的数学算式将“最终产品”与“折旧”的关系表达出来?为简便起见,假设全社会共有4次生产,第4次生产产出最终产品,其余产出中间产品;第n次生产的产品为Wn;第n次生产的流动资金为Cn流动;第n次生产的折旧为Cn折旧。W4=C4+V4+M4 =C4流动+C4折旧+V4+M4 =C3+V3+M3+C4折旧+V4+M4 =C3流动+C3折旧+V3+M3+C4折旧+V4+M4=C…  相似文献   

19.
张一进 《留学生》2013,(8):62-63
假如按照人口总量计算,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假如按照经济总量计算,中国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可是,假如按照人均生产效率计算,那么,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小国家;假如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中国在世界排名跌落到100位以后。“落后就要挨打”,这道理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但为什么会落后,真正懂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发展超过日本 50- 60年代连续两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国内外多方面的预测结果看,现在到 200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将达到 7.5%以上的水平;其后的 10年国民生产总值能够维持 7%的水平,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繁荣。到 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排名仅次于美国、日本位于世界第三; 202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成为世界第一。   在 21世纪,我国经济面对进一步增长的良好前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