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惠州府进士44人,数量不多,在全国靠后。就地域分布而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归善、!博罗并驾齐驱,占惠州府进士总量的68Z以上;就时间分布而言,也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明显少于中后期。就惠州进士总量和结构而言,并没有优势可言,进而限制了其整体仕进成就。但是,庶吉士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矫正补偿作用,从而使得惠州府进士仕进情况颇有可观之处。惠州府进士之所以较多。主要有民风淳朴、士风向学、学校众多、地方官绅的奖掖等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惠州府进士98人,其中明44人、清54人。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明代呈高度集中的两极分布格局,归善、博罗并驾齐驱;清代两极格局瓦解,归善保持领先优势,在实力总体平稳的格局下出现局部的此消彼长。虽然明代进士数量少于清代,但其仕进情况却优于清代。进士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民风淳朴、士风向学、学校培育、官绅奖掖等。明清惠州府科举成绩表明,惠州是岭南重要的科举、人才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3.
明清惠州府进士数量不多,结构也欠优,但在科举、文化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沿波讨源,其生成机制是多方面的合力所致:一是较为发达的经济;二是民风淳朴;三是士风好学;四是学校众多;五是地方官绅的奖掖。它给人们以诸多有益的启示:充分利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位优势,大力崇文兴教,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继续保持惠州作为岭南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清惠州府进士98人,其中,明代44人,清代54人。惠州府进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明代呈现着高度集中的两极分布格局,归善、博罗并驾齐驱;清代两极格局瓦解,归善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科举实力总体平稳的格局下出现局部此消彼长的态势。虽然明代惠州府进士数量要少于清代,但其仕进情况却优于清代。明清惠州府进士的科举、文化成绩表明,惠州不仅是岭南重要的科举中心、人才中心,而且是岭南重要的文化中心,这为近现代惠州乃至岭南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代海禁与潮州府进士登科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人民诸多事业与海洋息息相关。明朝,潮州府海盗活动猖獗,其原因是政府的海禁政策。请求朝廷调整政策是潮州府从平民百姓到地方士绅的共同愿望,而这一重任就落在有机会进入权力中枢的潮籍进士的肩上。明代的潮州进士登科表现良好,反映了面对海禁,潮州各利益团体,大力培植人才,向朝廷反映诉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据清代的《安仁县志》所载,明代安仁县共考取了四位进士,分别是邓伟奇、欧阳复、陈铨、欧阳选。经考证,其中陈铨乃永州卫人,而非安仁县人。另外三位进士学界罕有研究,现结合各地的方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这三人编写简要的生平年谱,以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人的行事,并考察安仁进士在明代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明代四川双籍地进士共146人,这既是特殊的进士群体,又是独具特色的移民群体。该群体发展历程表明其大规模移民应在弘治以前;该群体原籍地分布状况既表明其来源的地域非常广泛,又表明其移民水平并不高;该群体户籍类别构成情况表明其成员多为军籍士子,同时也表明其移民的主要模式是军事移民。  相似文献   

8.
9.
明代徽州进士在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方世家大族尚礼教、负气节的遗风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宗族教化的影响,使得徽州进士不但清廉自律、刚正不阿,也使他们在为官时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同时,他们的学术和思想也极大地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甚至推动了区域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明代进士题名碑的文献价值应当重新定位。在考证明代进士出身的人物时不能仅以此作为必然的、最终的标准和依据。因为它存在诸多局限性:在数量上,现存明代进士题名碑不全;在立碑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在立碑的方式上,具有突击性、集中性;其现状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2):62-66
明代四川进士是西南边疆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群体,学界关于该群体的总数聚讼纷纭,新论"1 406人"说引起了新的讨论。重新审视"1 406人"说立论的基础、文献资料的运用、相关学术史等问题,在没有新的材料公布之前,"1 406人"说应该是大致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广西进士共有201名,在明代各省直名列倒数第二,仅多于贵州。其在不同时段的数量分布则表现出前后低中间高的特点,洪武四年至成化二年的29科共考中进士55人;成化五年至嘉靖三十二年的29科共考中进士88人;嘉靖三十五年至明末的30科共考中进士58人。另外,进士地理分布也表现出极不平衡的特点,在广西所属的11个府中只有8个府有进士分布,其中100人出自桂林府,而思恩、思明、镇安三府俱无进士。  相似文献   

13.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孟蝶 《华章》2011,(28)
明代云南进士有两个以上母亲的占总数的20.8%,而进士本人娶两个以上妻子的占总数的15%.其中一位进士未娶妻,三位进士皆聘亲.《登科录》内可能仅记录了正妻,没有反应当时的娶妻情况.明代云南进士的平均中试年龄为32.48岁,年龄最小的进士为21岁,最大的为47岁,40岁以上的进士占总数的8.9%.“官年”现象在陈长文先生看来发生频率比较高,但是从云南进士的官年情况看表现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就府一级还是就州县一级而言,均呈现出绝对数量上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以人口规模为参考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六府的进士比例数与户口之比例数呈现出某种不匹配且差异十分显著,此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州县一级的层面上。就纵向的时序分布来看,在不同年间,六府的进士数排序基本不变;不同州县的进士增减与否及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演变趋势表现出此起彼伏的交错状态。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以及人口等单独某一因素通常不足以解释区域间进士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某一地区的进士数量与其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经济之丰裕等均有关联,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唯有将不同因素综合考量并做具体分析,方可得出较为客观、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明代福建进士的地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福建各府(州)间的进士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山区,地区差异显著,出现了明显的地域性集聚现象。并且各府(州)内部县一级进士的分布也存在这种地区差异。这种差异是当时福建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与教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明代河南怀庆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可以发现,当地的进士分布极不平衡,出现了地域性集聚现象。进士多集中于河内县,其余各县相对较少。科举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分布状况在此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这种差异的出现,与当时怀庆府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河南府,是明代河南西部的一个府。河南府行政区划的变动主要出现在洪武、弘治两朝。洪武朝,因河南府经济残破,政府对其所属的一些县进行省并和改属。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下属各州县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弘治朝,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下属陕州卢氏县改为府属。河南府所属州县的省并、新设、改属、升格、降级等情况和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各方面状况紧密联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
有明一代,开科取士88次,湖北地区产生了990名进士,其地理分布状况呈现出广泛性和不均衡化的特点。这种进士分布的地理差别,是社会的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学校和书院教育、地理环境、人口发展的规模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