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晋唐间广为流行的“脚气”病并非马来西亚丝虫病、腺鼠疫或现代医学分类下的“脚气病”,而是多种矿物药中毒综合症与生活方式病的总称,其发病机制与中古时期的服食之风有关。古典脚气的主要症状是药物中毒性肝肾功能损害、风湿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多发性神经炎与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育的焦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文章结合中国医学史课程实际,对如何把"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接受西方的卫生和医学方法,建立了自己的卫生行政系统。从19世纪后期到民国时期,我国公共卫生和健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文章尝试从“清洁”“卫生”两个概念的发展和联系,浅析蕴涵在其中的中国近现代健康思想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进行药品检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学科积极探索的课题,也是我校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建立开放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科研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国运动医学专家曾幽默地说:“如果运动可以做成胶囊,那将成为医学史上最常用的药剂处方!”我非常推崇这个观点,运动也是一种治病处方。有些运动最好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做,不应该拘泥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推荐大家多做“胶囊运动”,能维持肌肉、骨骼的健康,还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6.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类法将“医学史”课程思政分为“科学精神”教育专题、“人文精神”教育专题、“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专题三类,并用案例法将“医学史”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联系以具体案例的形式进行阐释,尝试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史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医学史”教师通过“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和相应思政元素的挖掘,逐步提升了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医学史”课程中逐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医院校“医学史”传统教学在师资、教材、课时以及教改等方面的不足,以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建议加强学科协作,实现“医学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师资、内容和专题三方面的融合,为“医学史”教学改革提供基本保障;在“医学史”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全方位改革,为“医学史”教学改革凝练精神、增加深度,探索一条适合于西医院校的“医学史”课程思政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南电大英语网考考生诉求,找出目前英语网考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不足之处,在教学和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海南电大英语网考课题组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4,(5):46-47
红色食物富含番茄红素、铁、维生素B族和胡萝卜素。其中最典型的优势在于他们都是富含铁质的食物,而铁是构成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红色食物可以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巨噬细胞是感冒病毒等微生物的天敌,能够有效杀灭这些微生物,因此有防治感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或许是跟实行绩效工资有关,很多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严格了。最近,常听教师朋友们抱怨"学校的考勤抓得越来越紧了,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了,早知道我就不要这绩效工资了。"话说到这份上,可见教师对部分学校考勤的反感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考勤制度  相似文献   

12.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13.
“钺”考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兵器,砍头的刑具,还是汉代以来官员乘舆的重要仪仗,也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将帅常常是仗钺征伐。  相似文献   

14.
“侯官”考     
“侯官”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县份。侯官的前身为“候官”。两汉之际,候为郡都尉的下属,“候官”指候的官府。两汉,特别是东汉,每每以候主管边郡县,实行半军事统治,有时亦有以其官府“候官”为县城地名。边境县每每地广人稀,境域十分辽阔。关于福建候官产生的时间与范围,有两说:一为王国维说,产生时间大约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到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的45年之间,范围为现福建全境。二为《三山志》《八闽通志》等方志说,产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最初范围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之地;至三国东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其范围缩小至明代福州、兴化二府;至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设晋安郡,其范围缩小到等同明代的侯官县,且与闽县、怀安县成为福州州治的三个附郭县。侯官这一地名,在文字上由“候官”演化为“侯官”;在读音上正在由[hòu guan]向[hóu guan]转化。  相似文献   

15.
“方便”考     
文章对“方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生经》中的“方便”进行了共时描写。同时,对“方便”一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方便”一词的研究还存在来源不明、历史演变不清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8.
“蒿里”考     
“蒿里”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出现频率极高、文化内涵极丰富的词,但历代文献对“蒿里”的界说还有诸多疑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蒿里”的意义界说及其文化内涵:1、《古今注》关于《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之说不可靠;2、“蒿里”与“高里”的混融表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阴问观念:3、相对于“薤露”,“蒿里”反映出更强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19.
“叆叇”考     
《汉语大字典》、《汉字大词典》对“叆叇”的解释不尽理想。经考证,“叆叇”没有“阴晴不明貌”、“缭绕貌”、“飘拂貌”或“缭绕”义,只有“云盛貌”与形容“光、烟、雾、香、竹、树等的多、盛、浓貌”两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