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井喷式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媒介的格局,成为Web2.0时代的典型代表。博客新闻抑或新闻博客在突发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屡屡出彩,引起了业界和学界从各自关注点出发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峰 《东南传播》2010,(3):96-98
Web2.0网站正在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充满个性化的虚拟社会。借助Web2.0网站的社会化软件(social software),受众仅仅需要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聚集在一起,产生众多以话题和内容为中心的有机组织,互联网的价值核心由信息的聚集转向群体的构建,这种相对于Web1.0网站的改变,让Web2.0网站上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网络广告,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来适应这种变化。本文从Web2.0的概念以及几个主要特征出发,分析了Web2.0背景下网络传播优势,并试着从网络广告的传播对象应为"小众"而非"个体"、网络广告应从注重形式走向注重情节化的构建、网络广告需要更为人性化的交互设计、网络广告应彰显数字艺术之美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网络广告在Web2.0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Web2.0时代的博客营销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等的交流,广泛的传播,这些特质是web2.0时代的基本精神,也是精明的商人所需要开拓的商业潜质,随着索尼、亚马逊、耐克、通用电气、奥迪等大公司利用博客做广告的风潮渐劲,博客营销的概念随之被广大企业所接受,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经研究显示,多达64%的广告主对在博客上做广告有兴趣。索尼Cyber-shot DSC-F828数码相机在面对习惯于使用传统相机的高端用户就大力运用博客营销手段进行渗透。这些高端用户专业、权威、自信,而且极富判断力,在摄影领域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很难用传统的传媒对其进行撼动。基于博客进行说服,可能更容易达到效…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下微博广告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因其良好的交互性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成为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本文探讨在Web2.0时代微博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Web2.0环境下图书馆2.0实践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图书馆学刊》2010,32(11):90-92
基于对Web2.0与图书馆2.0的概述,讨论了Web2.0与图书馆2.0的关系,对应用到图书馆2.0中的技术展开论述,分析了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图书馆2.0的应用现状,针对目前图书馆2.0实践中所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Web2.0时代高校教师博客的作用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而传播离不开媒介。媒介改变了教育和社会,博客(包括播客)作为Web2.0在当下的一种应用,正在影响教育教学系统。近年来,高校教师博客在构建信息时代虚拟学习共同体、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变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明显而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而教育传播学为我们提供了寻求出路的适当框架。  相似文献   

7.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产生了Web2.0的概念。2005年,中国互联网界对Web2.0的讨论甚嚣尘上。2006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Web2.0的真正爆发期。各种各样的Web2.0应用模式正慢慢地改变着中国网民的生活。但Web2.0究竟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2005——2006年度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其定义为“互联网2.0(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Web2.0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充分表达思想、行为及认知世界的平台,并赋予网民充分自由、民主和互动的权利,促使了媒介自身传播方式和网络环境的极大变革,以Web2.0为代表的媒介传播必然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本文在分析Web2.0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Web2.0视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途径,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利用Web2.0媒介服务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Web2.0环境下专题文献检索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发布和检索方式不断涌现,专题文献检索在沿用传统检索途径的同时,还必须熟悉新的检索方式和途径。本文介绍了博客信息检索、维基网站信息检索、开放存取文献检索等新的学术信息检索途径。  相似文献   

10.
Web 2.0条件下党报传播的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明  赵志杰  吴昊 《今传媒》2009,(10):56-57
从Web 1.0到Web 2.0的转变 Web2.0是以Blog、Wiki、 Tag、SNS、RSS等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从weh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说,包括以下转变:  相似文献   

11.
Web2.0环境下人际竞争情报搜索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波  方微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68-72
当前调查表明,人际竞争情报在竞争情报领域中作用重大,却一度鲜少被关注。从人际竞争情报实现角度简述Web2.0对人际竞争情报的推动作用,提出人际关系扩张、面向主题与动态三种人际竞争情报搜索策略,并基于Wiki构建一个实现三种策略的企业情报搜索平台,探索人际竞争情报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国外的社会编目网站,LibraryThing从出现至今已经过去八年时间。随着Web2.0技术的兴起,LibraryThing的运作模式得到了改变,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探悉其模式及特点,借鉴其优秀经验,我国图书馆可以改进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Web2.0的自组织和有序性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形成的Lib2.0。分析了Lib2.0的序性特征、形成机理及可能的应用;对Lib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和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2.0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简要阐述了Web2.0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图书馆2.0的内涵、原则以及Web2.0技术的应用实践,最后对图书馆2.0提出了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Web2.0理念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具有开放性应用、个性化分享、社会化交互显著特征的Web2.0环境扩展和深化了信息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构建2.0(IA2.0)应运而生。其释义是将用户体验作为核心的隐性要素扩展和深化到信息构建中来,特别提出"用户体验构建"和"IA2.0用户体验推进模型"。基于此模型,再提出量化用户体验应进行要素分解并阐释各要素。论述IA2.0正是从传统信息构建(显性要素)、用户体验(隐性要素)和泛Web信息环境三维要素入手分析和研究的。即在充分理解信息本身及其所处应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信息用户的需求和意愿,经过统筹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预期需求和实现信息系统的预期价值,最终致力于构筑出一个健康、平衡、稳定的Web信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具有及时性、互动性、海量性、多媒体性。而互联网Web2.0超越时空的开放性,让人们潜在的参与意识有了爆发的平台:手机短信、QQ、BBS、博客、播客等等,网民们不仅可以互相交流,而且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以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影响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5,(11):22-25
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搀杂了各色人等。有人希望借助Web2.0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有人因为没有挖到互联网的第一桶金而耿耿于怀,希望Web2.0能够补偿他们的损失。那些身在Web1.0的企业,则各怀心思。有的希望尽早让Web2.0变成一个泡沫,有的则希望能够搭上这班火车。  相似文献   

18.
Web2.0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用户分类研究>的报告、美国RSS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Web2.0用户参与度的调查以及中国Web2.0的认识渠道、用户感受以及RSS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用户对Web2.0的了解和使用情况、Web2.0网站面临的问题、Web2.0用户的主要特征以及用户的网络行为变化等分析结果,并获得三点启示:即以人为核心、真正地互动与分享、对Web2.0的深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b2.0的产生和出现,极大地满足了网络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在Web2.0出现和应用的时代,个体用户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众多的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也是信息的受益者;用户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信息同样可以主动地寻找合适的用户,如通过RSS等定制化阅读器,可以过滤用户不感兴趣的多余信息,只是传递给用户关心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一夜之间,各种名目的2.0大量涌现.仿佛一切都在从1.0向2.0跨越——我们正在经历这场席卷各个领域的2.0风暴——场不可抑制的期待、创新和转型,一场思维和行动变迁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