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因式分解法例 1.化简:(6~(1/2)+3-15~(/12))/(2~(1/2)+3~(1/2)-5~(1/2))=3(1/2) 解:原式=(3~(1/2)(2~(1/2)+3~(1/2)-5~(1/2))/(2~(1/2)+3~(1/2)-5~(1/2))=3~(1/2) 注:本例若利用分母有理化,便会事倍功半,抓住分子有公因子“3~(1/2)”,采取提取公因子之法,问题迎刃而解。请再看一例:  相似文献   

2.
画双组线ρ~2=2α~2cos2θ的图形,一般用列表描点法,这里介绍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分析:ρ~2=2α~cos2θρ~2=2α~2(cos~2θ-sin~2θ)ρ~2=(2~(1/2)acosθ)~2-(2~(1/2)αsinθ)~2ρ~2+(2~(1/2)αsinθ)~2=(2~(1/2)acosθ)~2因此,需要构造以长2~(1/2)acoθ~(1/2)(-1/2π<θ<1/2π)为斜边,长ρ和2~(1/2)asinθ~(1/2)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作法:如图,在极轴上取点A,使OA=2~(1/2)a(a>o),以OA为直径画圆O′,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整个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可以通俗地概括为两句话:几何问题代数化,图形性质坐标化。在数学题中,有很多不易被我们发现的隐含的解几模型,一旦隐含条件被发掘出来,充分运用解析几何模型来解题,大有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新颖轻巧,别有奇妙之效,现就巧用解几模型的七种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一、巧用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 求证(x~2 y~2)~(1/2) (x~2 (1-y)~2~(1/2) (1-x)~2 y~2~(1/2) (1-x)~2 (1-y)~2~(1/2)≥2 2~(1/2). 把代数式(x_1-x_2)~2 (y_1-y_2)~2~(1/2)视为两点P_1(x_1,y_1)、P_2(x_2,y_2)间的距离,从而把这类问题转化为平凡中的线段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探究2008年安徽省高考试题理科第22题为:设椭圆C:x~2/a~2+y~2/b~2=1(a>b>0)过点M(2~(1/2),1),且左焦点为F_1(-2~(1/2),0).(1)求椭圆C的方程;(2)当过点P(4,1)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例1 椭圆 a~2x~2 y~2=a~2(0相似文献   

6.
例1 求点 P(4,0)与抛物线 y~2=2x 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解:设抛物线上一点 Q(x_1,y_1),则y_1~2=2x_1,|PQ|=(x_1-4)~2~(1/2) y_1~2=(x_1~2-6x_1 16)~(1/2)。∵被开方数二次项的系数为正,∴当 x=3时,(x_1~2-6x_1 16)极小值:=7,|PQ|极小值=7~(1/2)。例2 设 A、B 是椭圆 x~2/a~2 y~2/b~2=1的相邻二顶点,试在(?)上求一点 P,使四边形PAOB 面积为最大。解:设(?)上一点 P(acosθ,bsinθ),则S(?)PAOB=S△AOB S△PAB  相似文献   

7.
椭圆b~2x~2 a~2y~2=a~2b~2 (O>b>0)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ABCD里(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与椭圆分别相交于P_1,P_2,p_3,P_4 四点;易求交点坐标为: P_1(-((2~(1/2)))a,-((2~(1/2)b)/2), P_2((2~(1/2)a,-(2~(1/2)b/2)), p_3(2~(1/2))a(2~(1/2)b)), p_4(-2~(1/2)a/2,(2~(1/2)b)b/2)。 则有:  相似文献   

8.
矩形的边长之比为1:2~(1/2),本文简称1:2~(1/2)矩形。1:2~(1/2)矩形有以下性质。性质如图,N、M 分别是矩形 ABCD 较长边 AB、CD 的中点,AM、CN 分别交 BD 于 E、F。如果较长边AB=2~(1/2)BC,那么,E 和 F 两点是分别过 E、F 的两条线段的垂足,且 E、F 是所在线段的三等分点,今较短边BC=a,AB=2~(1/2)a,则 ME=NF=(1/3)CN=(1/3)AM=(1/6)6~(1/2)a,BF=EF=DE=(1/3)3~(1/2)a。应用以上平几知识,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某些立几问题的能力,兹举例并分析如下。例1 正方体 ABCD—A_1B_1C_1D_1中,二面角 A_1—  相似文献   

9.
全国通用教材初中《数学》第六册里介绍了两个距离公式,就是:(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_1P_2|=((x_1-x_2)~2+(y_1-y_2)~2)~(1/2),(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_x_0+B_y_0+C|)/(A~2+B~2)~(1/2),解决解析几何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题解辞典》平面解析几何281页455题的解法有些不妥。 281页455题。作出点集D:{(x,y)||x|≤y≤|x| 3~(1/2)-1,x~2 y~2≤4},并求其面积。原书解法如下: [解] 设直线y=|x|,y=|x| 3~(1/2)与圆x~2 y~2=4分别交于A、B、C、D;圆心为O。y=|x| 3~(1/2)-1与y轴的交点为E(0,3~(1/2)-1),点集D为图中扇形OAB中除去扇形ECD所构成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约定: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含有焦点的区域为圆锥曲线的内部(其中圆的内部指含有圆心的区域)那么容易得到:点P(r_0.y_0)在圆r~2 y~2=r~2内部的充要条件是r_0~2 y_0~21;在抛物线y~2=2pr内部的充要条件是y_0~2<2pr.[若把条件中的“>”(“<”)号改为“<”(“>”)号,则条件变为点P在圆锥曲线外的充要条件,证明从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用极值求两图形间的距离的方法。一、求点到直线的离距。 1.在平面上,求点A(x_1,y_1)到直线l:y=kx+b的距离d。解: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x,y),则 |AP|=((x-x_1)~2+(y-y_1)~2)~(1/2) =((x-x_1)~2+(kx+b-y_1)~2)~(1/2) =((1+k~2)x~2-2(x_1+ky_1-kb)x+x_1~2+(y_1-b)~2)~(1/2) =((1+k~2)(x-(x_1+ky_1-kb)/(1+k~2))~2+(kx_1-y_1+b)~2/(1+k~2))~(1/2)当x=(x_1+ky_1-kb)/(1+k~2)时,|AP|取极小值d。所以d=|AP|极小=|kx_1-y_1+b|/(1+k~2)~(1/2)=0给出,则k=-A/B,b=-C/B,于是 d=|-(A/B)x_1-y_1-C/B|/(1+(A~2/B~2))~(1/2) =|Ax_1+By_1+C|/(A~2+B~2)~(1/2)  相似文献   

13.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转化为易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仅通过解方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 解方程:(x-2 2((x-3)~(1/2)))~(1/2) (x 1 4((x-3)~(1/2)))=5 解:原方程转化为:(((x-3)~(1/2) 1)~2)~(1/2) (((x-3)~(1/2) 2)~2)~(1/2)=5, ∴ (x-3)~(1/2)=1,∴ x=4 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例2 解方程(x~2 12x 99)~(1/2) (x~2-12x 99)~(1/2)=20 解:原方程转化为:((x 6)~2 63)~(1/2) ((x-6)~2 63)~(1/2)=20 设y~2=63,方程又可转化为:以(-6,0)、(6,0)为焦点,长轴2a=20的椭圆方程,易知2b=2((10~2-6~2)~(1/2))=16故椭圆方程为:x~2/10~2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圆的半径。应用这一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将另辟蹊径。别具风格,现举例说明如下。一求值例1 已知|a|≤1,|b|≤1,且a((1-b~2)~(1/2))+b((1-a~2)~(1/2))=1,求a~2+b~2的值。解:令x=(1-b~2)~(1/2),y=(1-α~2)~(1/2),则直线ax+by=1与圆x~2+y~2=2-(a~2+b~2)有公共点((1-b~2)~(1/2),(1-a~2)~(1/2)),于是(|-1|)/((a~2+b~2)~(1/2))≤((2-(a~2+b~2))~(1/2)),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试题.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有一个以F1(0,-3~(1/2))和F2(0, 3~(1/2))为焦点,离心率为3~(1/2)/2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在点P处的切线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OM|→)= (OA|→) (OB|→).求:(1)点M的轨迹方程;(2)|(OM|→)|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6.
1.两道考题考题1(2009年高考山东理科卷)设椭圆E:x2+/a2+y2+/b2=1(a,b>0),过M(2,2~(1/2)),N(6~(1/2),1)两点,O为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称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为等轴双曲线,它的方程与x2-y2=±a2(a≠0) 相去甚远,为何也称之为等轴双曲线?看过下面几个例题你就会对此有了新的认识.题1 求证: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2~(1/2),-2~(1/2)),F2(2~(1/2),2~(1/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22~(1/2)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1.  相似文献   

18.
九年级 1.有多少个满足如下条件的九位数:它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并且从左到右按递减的次序排列。 解 按递减次序写出全部数码:9876543210。显然,所求的九位数可从中去掉某一个数码得到,因此,这样的数共有10个。 2.写出三个一次函数,它们的图象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解 在横坐标轴上取两点:A(-1,0)和B(1,0),在纵坐标轴上取点C(0,y),其中y>0,并使△ABC是正三角形,容易求得点C的纵坐标:y=3~(1/2)/2AB=3~(1/2).于是容易求得三条直线AB、BC、CA的函数表达式,它们分别为:y=0,y=-3(1/2) 3~(1/2),y=3~(1/2) 3~(1/2)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在证明等比定理时应用了参数,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学会使用,不少难以入手的问题可获解决。 1.设线段为参数 例1 将正方形ABCD的BC边延长到E,使CE AC,AE与DC相交于F点,则CF:FC等于( ). (A)2~(1/2) 1 (B)2~(1/2)-1 (C)2 2~(1/2) (D)2-2~(1/2) (1994,安徽省中考题)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6×3'=48')。 1.线线|P_1P_2|=1,点P在P_1P_2的延长线上,|P_1P_2|=2,则P分P_1P_2所成的比是 ( ) (A)2 (B)1/2 (C)-3/2 (D)-2/3 2.直线l的倾角的一半的余弦值为3/4,且直线过点(0,-3),则其方程为 ( ) (A)y=3(7~(1/2))x 3 (B)y=3(7~(1/2))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