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来善 《现代语文》2004,(11):31-3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以人为本、和谐统一、诚信为人、重义轻利、尊荣知耻等思想进行阐释,探讨儒家思想对大学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并提出有关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对策以积极推进大学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以人为本、和谐统一、诚信为人、重义轻利、尊荣知耻等思想进行阐释,探讨儒家思想对大学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并提出有关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对策以积极推进大学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如"仁、忠、恕"等思想进行阐释,探讨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提出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对大学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贾丽 《青海教育》2010,(11):24-2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传道”的任务,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准确把握寓于文中的“道”的内涵,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上,以优秀作品的真实情感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德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健康人格的精神动力,和谐构成了中国传统化的核心内容。传统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化是确保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今天,他的思想也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导着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的品德及其他良好的品德,寓情感于教学之中,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认为,通过多种多样的中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般来说,中学语文的德育教学可通过以下途径各方法渗透。  相似文献   

11.
江点雪 《学语文》2014,(2):73-73
正道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始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但德育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近年来在不少高校频繁出现各种暴力伤害事件,例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最近报道的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投毒事件,等等,都表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炎传 《文教资料》2007,(25):176-177
德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中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德育渗透,充实和完善知识,建立德智并举的教育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从三方面考虑:把优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转型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了初步探讨:(1)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2)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3)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转型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16.
黄孝红 《考试周刊》2012,(94):33-34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学语文学科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适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两者应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春芳 《教育导刊》2006,(12):34-35
在学校的各门学科中,语是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仅谈谈作评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在学科德育上有天然优势,也有困境。“浸润式”学科育人可突破语文学科德育的说教困境,将课堂转向语文知识运用为主的课堂活动,转向从学生视角建立体验场域,转向助学系统的思维训练,转向依傍更宏观的文本学习背景,提升文化体验层次。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数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