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2.
李建荣 《科学课》2008,(4):58-59
一、设计思路《导体和绝缘体》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电及简单电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的特性;难点是学生对大地、水、人体是导体的理解。教学中,重点容易把握。教师往往利用最简单的电路作鉴别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的测试器(如图1)。让学生对多种材料一一测试,  相似文献   

3.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  相似文献   

4.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5.
玻璃变成了导体广西邕宁县大塘中学黄家胜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图4—11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按照教参提供的参考,电路元件选择如下:电源电压力6V,小灯泡为...  相似文献   

6.
我教《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有一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一班教学时,我按教材安排,课前为学生准备联接好的电路,学生实验时,只需将物体往检验座上一放,小电珠亮了,说明是导体,不亮则为绝缘体。学生按教师要求很快就完成了。实验记录表也准确地填好了。学生无需动多少脑筋,兴趣分明也不太高。  相似文献   

7.
我教《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的前后钟祥市丰乐小学吕方锦(431906)《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节实验课、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根据教材和儿童认...  相似文献   

8.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二、课前准备 1.几组电路和一些需检验的导体和绝缘体。 2.让学生自备一些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本课为苏教版《科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此前,学生在制作手电筒的过程中,认识了基本电路,同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电路。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同时联系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器、电料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13.
物质的导电性能是物质重要的特性之一,在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中要求学生知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并知道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自制了一种简单的物质导电性能测试仪。  相似文献   

14.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灵武市中北小学王文■灵武市教研室甘德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以及它们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做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  相似文献   

15.
怎样做好"玻璃变成了导体"演示实验新疆乌鲁木齐市冶建学校胡善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导体与绝缘体"一节中图4-12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又可以变成绝缘体.有些...  相似文献   

16.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形式和网状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是一种支持表征的重要工具。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连贯表征,对儿童的概念水平和思维水平进行评估,以反思和优化教学。我们选择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电》单元中的4课,即把《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导体和绝缘体》作为研究内容,抽取四年级5个班的163名学生参加调查。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以《导体与绝缘体》为例,“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笔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却鼓励学生发现,把握住亮点,促进学生开展新一轮的学习研究。碑文以《导体与绝缘体》为例,谈谈对科学课教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室温条件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电路”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教学,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易导电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加以证实。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玻璃能够导电简直是不可思议。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何新胜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3):43-43,46
“玻璃导电”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第二册第四章“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图4—12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20.
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学生检测完准备的材料后,我要他们分组汇报检测情况,其中一个学生说:“有的塑料是导体,有的塑料是绝缘体。”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他说:“塑料棒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保鲜塑料袋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亮了。”有同学不相信,就说:“那你做给我们看看?”我叫他上台来演示,只见他用一根铜线放在保鲜塑料袋的下面,另一根铜线放在塑料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