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它为像中国这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之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搞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搞好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稳步、快速、持续发展开拓了走向成功的创新之路。邓小平这种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在今天对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们党为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彻底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建构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模式,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较成功地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王美玲 《天中学刊》2013,28(4):40-4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到革命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再到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演变。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中国化,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下面仅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认识发展的关系中,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僵化模式的形成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完成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的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重点,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经典,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一个新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个世纪后,邓小平探索这个时代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并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进入近现代以来,几次面临"向何处去"的困境和选择。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从学习西方到学习苏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走俄国人的革命道路到走自己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从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到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经历了从移植到自主的生成历程,它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理论发展进程中,党的理论形态发生了"四次重大转变"——即从"世界形态"到"中国形态"的转变,从"革命形态"到"建设形态"的转变,以及从"计划经济理论形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理论形态"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形态"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上述历史性转变和飞跃在当代的光辉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何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面临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因为我们不能离开公有制谈社会主义,也不能离开国有经济谈坚持公有制。产权制度特别是西方产权制度似乎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构建的理论基石,但是西方产权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及其在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不适用,已经使我们越来越清醒认识到,西方产权制度需要变革,马克思产权理论需要重新挖掘,代之以公有制为主的企业治理结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单元,西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自身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力求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历史条件落后性、生产力多层次性、世界经济全球性、思想意识传承性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再度出现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今后 ,它们将会在我国得到更快、更大、更广、更深的发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 ,而在于如何正确地对待它 ,更充分地利用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封建制形成过程中中国与西欧经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西周,既存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也一直存在着政府对经济各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商业与交通业的重视,这一切为中国历史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在西欧,则是各地经济参差不齐,差异极大,而且缺乏政府的规范与统一管理,在封建庄园的生产方式下各地经济处于分散、零乱状态、这样的经济基础只可能使西欧在政治中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大学生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此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而在加强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却相对淡漠。本文针对这种社会现象,论述师范专业大学生如何在加强人文修养,锻造师德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魅力、形象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网络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日益显著,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开始出国入世。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谈论在新经济条件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政策 ,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的经济自由思想是深邃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含了"私有制是经济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对社会主义及计划经济的批判"和"经济自由是法治下的自由"三个方面。对于哈耶克的经济自由思想我们应给予理性的认识和评析,这对当前中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范围和法治健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推动效率最高的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重点。在我国现阶段,在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行业投资膨胀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配合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促进作用,本文就以这个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来分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合理配合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