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末阮籍、嵇康处于全身远害的忧患心理状态之下,在诗歌中大量抒发了渴望隐逸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现出由忧患避世到企慕隐逸的思想发展轨迹。但由于他们企慕隐逸此时只是存在于思想层面,诗人并未真正归隐山林,因此以隐逸缘由叙述与希企隐逸的志向表述为主要结构模式,由于性格、观念的不同,他们的隐逸诗中意象、情感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阮籍是魏晋玄学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但魏晋乱世并未给他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在政治上,他处于一种失意状态。他企图用醉酒昏酣来摆脱这种生存困境,但终究无法解脱。强烈的孤独感、紧迫的时间感、命运的无常感又使他处于个体的生存困境之中,他想通过游仙、隐逸的方式来解脱,但最终还是失败。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表现的正是他在生存困境中所产生的生命忧患感。  相似文献   

3.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和事迹历来为文人学者评论不已。本文从他的《咏怀诗》中所表现的悲情出发,揭示出阮籍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无常以及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并深入探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以图展示出一个与历来文人学士眼中通脱潇洒所不同的愁情满怀的阮籍,并发掘其间意义。  相似文献   

4.
阮籍与游     
郭永勤 《天中学刊》2012,27(3):79-81
由于个性、时代等原因,阮籍一直遭遇生存困境,面对困境,他选择了游于艺、游于醉乡和游历的方式来排解。在阮籍现存的作品中不乏大量抒写游历或游的渴望及心理的文字,它们是破译阮籍希图突破现实、摆脱不如意人生的密码。但无论是现实还是幻想中的游都未能使他获得彻底的超越,终日生活在压抑中的阮籍是随着最后的死亡才完成对自我和现实的超越的。  相似文献   

5.
阮籍身处动乱社会,其政治态度和生活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剧烈而痛苦的转化过程,他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黑暗时代的逆子贰臣和敢于反抗残暴势力的竹林名士,而且还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文学史上,他的贡献也很大,特别是诗歌和散文,都是正始之名篇,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极大。对阮籍进行研究,便于佐证历史,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在于解放思想,摒弃陈旧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在于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团结和凝聚海内外阮姓宗亲积极参与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6.
阮籍与陶渊明,同中有异:经历相近,而入仕动机和陷入官场程度有异;阮成为意识形态的突出代表,陶仅是个善觉之“达人”;两人都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阮“忧愤无端,慷慨任气”,陶则“超然事外,平淡冲和”;创作上,阮多写忧生之叹,多比兴寄托,陶对阮有传承更有突破,多抒情写志,平淡朴素。  相似文献   

7.
阮籍出身世儒之家,有济世之志,但魏晋禅代之际独特的历史政治背景,使阮籍处于一系列矛盾的漩涡之中,本文具体分析了四组矛盾:“生”与“道”的矛盾,“仕”与“隐”的矛盾,“济世”与“遗世”的矛盾,“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阮籍终生徘徊于矛盾痛苦之中,他的内心世界典型的反映了正始时期知识分子惶惑、悲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阮氏家族世奉儒学,家族子弟受学于宿儒,家族成员积极入世,这是阮籍钟情儒家的重要基础.阮籍曾对儒家思想做过深刻而透辟的阐释,他赞美"圣人""大人""君子"高尚道德的引领作用,推重儒家伦理纲常、尊卑等级思想对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在诗歌创作中,他向往古圣先贤,赞叹明君贤臣,表白高洁志向,嘲讽"礼法之士",而由于时代的变换,其诗风也呈现出由明快而隐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阮籍的人生智慧与痛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名人阮籍因为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代,其理想与现实不能协调的痛苦、内心压押的苦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矛盾行为,贯穿其一生;而他又能苟且于乱世,不像当代其他文人那样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统治者的残害或杀戮,这些又体现阮籍人生中有着一种大智慧.  相似文献   

10.
1995-2007年的阮籍研究在生平思想、诗文赋创作、文学史地位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加以总结,可以推动阮籍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逍遥思想是庄子的主体思想,是每位治庄者所不能越过的论题。成玄荚作为一名道教理论家,从道家和道教的立场,以《庄子疏》为中心表达了自己的逍遥思想,本文就此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灵魂以其《逍遥游》游于古今中外,文学家说他是最真实的诗人,哲学家说他抱着道的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美学家说他有最高的艺术精神,诸说不一,角度不同罢了,但其本质都是意在体现一种至高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人生的状态。从艺术的角度讲,逍遥游不仅包含了艺术的精神,而且同艺术创作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试分析这种联系,同时求证逍遥游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和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同是抒写闲情的名作。两诗对读.可以看出“四灵”诗歌对唐诗的学习。两诗均不是重大题材,在一片娴静之中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江西诗派之后,为宋诗增添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高平陵政变是促使嵇康、阮籍政治思想转变的关键。阮籍、嵇康政变后顺着各自思想逻辑的发展,其对政事的理解和处世态度产生重大变化,从而直接开启了新一代士风。  相似文献   

15.
蒋韵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广视角多维度地书写了女性人生历程中承受的苦难、孤独与死亡,展现了弱小的她们颠簸浮沉的坎坷命运,肯定了她们坚强的生命意志、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对自由与尊严强有力地维护;突破了生命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注上的思维定式,以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形成了女性悲情书写的审美个性,从反面来凸显女性精神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6.
倪瓒一生虽无关于画学的理论专著问世,但偶见于其诗文、画跋中那只言片语"逸"的言说,加之萧疏简淡、独创性灵的"高逸"画风,却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风范.文章梳理倪瓒绘画中"逸气""逸笔""逸格"之间的关系脉络,蠡测其"逸"诸因素之间的内蕴关联.  相似文献   

17.
游仙情结是嵇、阮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感情的必然的逻辑发展和艺术升华。但由于嵇、阮的气质、性格不同,其诗作之抒情风格亦随之而异,这种风格上的差异鲜明地反映在他们游仙诗上。嵇、阮继承了屈原、"三曹"的优良传统,踵事增华,进一步密切了游仙与现实的关系,深化了游仙诗的抒情技巧。他们的艺术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对郭璞《游仙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而在中国游仙诗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苦难意识的来源——母族长期被迫害被奴役的残酷现实,实质——生存现状和历史命运。张承志笔下的苦难是对现实存在的感受,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一个颇耐研究的话题。作为深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自然形成了他追求生活逍遥自在,思想自由,不为权势富贵所迫,不为世俗名利所累的个性。而道教的自由生活正好给他的“逍遥游”提供了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0.
绿原是现当代文学的著名诗人。他的人生命运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他的苦难孕育了他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又记录了他苦难的心路历程。他的诗歌显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难中搏动的灵魂,同时也展现了他诗歌艺术的生命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