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是同一时期谈狐说鬼的志怪文言小说,都记叙了许多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由于两部小说的作者在身份和经历上的差异,小说在内容呈现、态度倾向、写作目的和写作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异同点。对于涉及家庭问题的婆媳关系而言,两部小说在写作内容以及写作倾向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俗是扎根于民间的传承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索《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民俗底蕴,并由此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基础及其动因,即借民俗抒发人文情怀,借民俗以写伦理道德,借鬼狐以写人间百态,在谐谑中嘲讽丑类,劝善惩恶、敦化薄俗、挽救世道.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异工而同曲的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和很高思想认识价值的笔记小说。其中谈狐说鬼 ,惩恶劝善之笔 ,冷峻忠实地反映了清代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 ,暴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与程宋理学的伪善与丑恶。其思想主题并非仅为“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发现并阐述其思想主题对于认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价值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认为其思想内涵主要是宣扬孝悌节烈等封建伦理道德,抨击假道学,主张“三教合一”论。这些都迎合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意图,是清代官方思想文化政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融志怪、考证、著书诸特质于一身的志怪小说集,集合了纪昀的学术考据成果与个人情感及观点表达,是一部以学术思维写就的具有鲜明学者气质的小说集,具体表现为以考据之法写小说、以志怪内容说学理、以著书立言为旨趣,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学者创作小说的手法和以小说“载道”的文学理想,其面貌之驳杂与当时的学术环境、政治环境及纪昀的学者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于晚年所作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在小说末尾的议论中,往往有一些对学术问题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这些议论归纳纪昀的学术观点.包括对宋学与汉学的看法、对宋明理学的批评、对西学的认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瑕瑜互见、莫衷一是的作品。本文通过评析卷八《如此我闻》(二)中的《此狐不俗》、《功败垂成》、《姜三莽》、《杏花精》等四篇志怪小说来发微钩玄,窥其一斑。纪昀通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阐发他的哲理,借鬼狐而言事理、写世态。其作品已非六朝志怪等原来意义上的那种“笔记”,而是一种作家文学。结论:《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一些较好的篇章,是一部值得选读的书  相似文献   

8.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笔记小说。自清末以来 ,学者对该书的评价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 ,而对其讽刺艺术则鲜有人论及。本文试就其中四个方面 :1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讽刺的深刻性 ;3讽刺的分寸感 ;4讽刺的具体技巧 ,略加讨论 ,希望有助于读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讽刺艺术作些适当了解。  相似文献   

9.
简谈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阅微草堂笔记》在学史上的地位,论述了《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及艺术成就,同时指出,在小说发展史上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劝惩为旨的《阅微草堂笔记》其叙事尚质黜华,不加雕饰,从容有致。其文本飘移在实录与虚构的夹缝之中,折射着虚实交织的叙事特征及独特的多层性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的作家,但是几千年的男权思想却禁锢了他的想象。他在《聊斋志异》中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爱情故事,但情爱模式却不脱书生、青娥和书生、侠女两类,而且都是以男性为中心视角的。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有70余篇涉及到了商人和商业活动,这与蒲松龄个人的特殊境遇相关。他是以商贾之事为依托,借用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和人生舞台,寄寓一己独特的文人情怀。他在幻想世界里作自由不羁的心灵畅游,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科场失意的悲愤,浇消现实生活中穷厄困苦的压抑与哀愁,也实现着对现状的理性超越,透露出的是一个以经国济世为人生目标却屡困场屋的业儒者难言的悲凉和艰辛的心灵跋涉。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一生赶考的经历,《聊斋志异》中大量的科举篇章,都为后世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科举生活图景。书中形形色色的鬼神、妖狐、女子和士子们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呈现出各自对于科举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极为巧妙地折射出了蒲松龄真实的科举心态和观念,其实远非通常所谓的那般绝对和简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众舆论长期以来对于蒲松龄终身从事举业表现出的极大理解和宽容以及对范进中举评价的极为尖刻和不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在这种被夸大的历史之同情的语境支配和影响下,才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可怕的错觉式的大众科举观念。我们需要真正抱着一种不要批判,且去了解的眼光去看待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的爱情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和相似特征,这就构成了一定的模式,可称之为理想女主人公模式。该模式凸现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主动追求和超凡的才干,突破了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樊篱,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情爱观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大胆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揭示了“以情反理”与“以理渗情”相互交织的矛盾与困惑,这在其作《聊斋志异》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与蒲松龄的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善持家、有主见、能牺牲、生存能力过于男子。这些神异迷人的女生形象直接来源于蒲氏的理想和他对女性的关怀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庭伦理的限制,强调女人的女儿性而非妻性、母性。蒲氏将所有的美、年轻、自由,甚至自己的幽默、诗情都集中在女子身上,留给男子的只有痴迷。另外,他所喜爱的志怪传奇小说、他对知已的渴望,也促进了之些女性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人物塑造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倒错倾向:一些青年男性的肖像、神情举止及性情往往流露出女性化色彩;而某些女性,又常常表现出男性化倾向,她们或果敢刚毅,或威武英勇,或长于经纪。这是时代性别审美风尚及作者妾妇自拟心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越南有部汉文小说<传记摘录>,共收录<书痴传>等十三篇故事,过去曾被视为深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又不失原创性之作;本文最新发现<传记摘录>全书其实是直接抄袭自清末顾氏的<后聊斋志异>,降低了它在越南汉文小说史的地位,也重新厘清了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后聊斋志异>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龁石篇"记载的是道士王嘉禄"啖石为饭"一事,其"本事"源于王渔洋的《池北偶记》。主人公王嘉禄史上实有其人,"龁石"的细节与中医书籍里所记载的"服云母"养生法完全吻合,王道士的"遍体生毛"又与古籍记载相映照。"龁石"篇是对道医体系中"服云母"养生法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