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着大学生学习,了解,实施低碳生活。这一现状要求高校图书馆加快对低碳建设的研究。文章循着高校图书馆低碳建设的现状概述、原因分析、对策措施的思路,运用系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建低碳图书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对大学生实施低碳生活教育、宣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本文在深入剖析低碳理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创建低碳图书馆的必要性,并从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文献资源、管理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如何创建低碳图书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琳琳 《科教文汇》2016,(4):119-120
国内学界对低碳与图书馆结合这一新领域的讨论非常热烈,可谓方兴未艾,但这些研究要么着眼于硬件方面,如低碳建筑及其设施设备的节能减排,要么着眼于软件方面,如工作方式的低碳服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低碳图书馆的构建模式。本论文着眼于对低碳的整体理解,以"软件"和"硬件"为契合点,通过探讨构建低碳图书馆的有效途径,为改造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于佳丽 《情报探索》2011,(6):113-115
阐述了高校构建"低碳图书馆"的必要性,并以问卷调查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在校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创建绿色、环保、"低碳"高校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高校图书馆打造"低碳阅读"空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梅梅  罗家琳 《现代情报》2010,30(7):107-109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中国在争当"低碳经济先锋"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知识潮流先驱者家园的高校图书馆理应率先响应,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探讨来构建低碳经济下的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浅论高校图书馆低碳工作方式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振义 《现代情报》2010,30(2):95-97
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低碳工作方式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宣传和倡导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中所起的作用,旨在提醒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智慧图书馆互联便利、智慧高效和绿色低碳的特征,解析了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培志 《未来与发展》2011,34(8):2-4,13
低碳生活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应有之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低碳社会之际的一次全新生态反思。在倡导、践行低碳城市生活方式的进程中,处理好低碳生活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能够为人们的低碳实践提供理论思维和实际指导,而作为城市文化的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也将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性变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将"低碳"引入高校校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节能减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竹 《科技风》2013,(17):174-175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低碳生活成为了全球热点,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逐渐强烈,低碳生活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低碳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已经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选题研究通过在学校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及贵阳市居民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并连续1月观察5户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了解当前低碳生活知识的普及状况和存在的误解,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变人们低碳生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黄锦明 《未来与发展》2013,(3):21-24,17
我国城市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在技术、能源、产业和社会方面向低碳化转型。向低碳转型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城市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我国必须进行非正式制度创新,即对价值观和发展理念进行创新;要选择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正式制度;要协同正式制度创新和非正式制度创新,创新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字赋能对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赋能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机理,评价数字赋能水平与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效果,进一步探讨数字赋能对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赋能对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我国数字赋能水平较高的省份,往往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效果也较好;数字人才有利于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能够为产业转型创造价值;不同省份之间数字赋能水平和传统能源产业低碳转型存在较大差异,与各省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情况、政府政策等存在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低碳产品设计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被理解为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是指用料倾向自然、节省能源、不含有害物质、易回收再利用,这种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以此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设计师应主张"低碳设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走更正确、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董锋  龙如银 《软科学》2012,26(11):85-89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风电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各种风险。为更好地保障风电的健康发展,实现能源利用的低碳、清洁、高效,建立风电投资并网的风险评价模型至关重要。鉴于此,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传统发电风险管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风电风险评估模型,深入讨论风电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并进行案例分析,对风电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低碳适用技术不仅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而且还是未来CO2减排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低碳适用技术概念,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提出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研究思路;以吉林省为例,采用LMDI分解模型和熵值法等对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进行探究,构建吉林省实现碳减排的低碳适用技术清单列表,并进一步分析低碳适用技术的减排潜力;最后从推进先进节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低碳旅游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准确把握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行为机理是推动旅游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三亚市过夜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对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公众的低碳旅游行为由一般行为与积极行为两个维度构成,公众对一般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较高,对积极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偏低。比较而言,一般行为相似于公众较为熟悉的节能环保行为,易受公众环保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积极行为需要更高的参与热情和能力,相对更易受低碳知识和旅游地低碳情境的影响。同时,社会规范与感知利益对一般和积极低碳旅游行为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低碳旅游行为,推动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碳化视角的东北地区振兴——以吉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论文以东北地区振兴为背景,探讨吉林市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提出吉林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建议。吉林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工业重镇,已形成了以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实现吉林市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改造,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吉林市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在本地自然资源条件和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将吉林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率的状态;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普及先进高效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核电技术;促进低碳生产方式、低碳消费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实现大规模减排温室气体目标,以利于吉林市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更全面、系统、并力求实际地展望和创造自己未来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但科技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与促进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对环境与人类的负面影响,并且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还面临着科技创新的"锁定效应"。利用科技进步,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时要注意发挥科技的作用,通过生产、生活与制度等方面的改变来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