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愈诗,多有汪洋恣肆之篇。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从写作方式上看,当与人所习论的以文为诗有关。但这里的“文”,内涵较广,除广义的散文之外.还应当包含赋这一文体的因素。清代注家朱彝尊、顾嗣立、方世举等注意到韩愈《南山诗》、《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用其韵》及诸联句诗在遣词造句及结构章法上明显地表现了与汉赋的写法相类似之处。人们在讨论韩愈以文为诗的时候,虽也言及其用作赋的手法写诗,但把以赋为诗作为专题来研究的,似属少见。文章借诸公之发轫,收拾绪余,整理成篇,欲证成韩愈以赋为诗之论。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诗歌中有一百二十多首有序言,其诗序的实质就是直接以“文”的形式作为“诗”的一部分,就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诗序内容丰富、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诗序与诗歌正文在内容、用韵、意蕴、风格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诗歌整体中,超越诗序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意义与审美风格才会呈现出来,诗序只有在诗歌整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与功用的最大化。“文”成为“诗”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苏轼就这样以诗序的形式对“以文为诗”作出了发展。而苏轼笔下的诗序之所以有如此风貌,既根源于宋代的文化思潮,也是苏轼精神主体之彰显、内在素质自然流露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无论"以文为诗"还是"以诗为词"实际上指的都是"诗"和"词"两种文体体现在代表性文人身上的某种特征。两种文体之所以产生此特征,有其文体发展的原因,也有作家自身的原因。本论旨在分析两种文体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两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说:“以文为诗,始自昌黎(韩愈),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赵翼的这一段话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苏诗的特征及成就,认为苏轼继承唐代韩愈,开创了以文为诗的新局面,成就了宋诗以文为诗的独特景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论述方便,在本文里首先略谈“以文为诗”的渊源及其历史背景,然后讨论苏轼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夏侯湛在《张平子碑》中对张衡的生平和赋作进行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其赋作"英英乎有其味与",第一次将"味"这一概念引入到论赋的体系中,不仅开启了以"味"论赋的先河,而且对后世文艺评论中引入"味"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夏侯湛以"味"论赋的提出,是从对张衡赋作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他对赋作"味"的追求也贯穿于咏物赋的创作过程中。中国的"味"论研究由来已久,夏侯湛对赋作"味"的评价对后世以"味"论赋和以"味"论诗等提供了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杨德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歌作家,也是英国诗歌翻译家中的佼佼者。汉语诗歌讲究的是“情思合一”“节奏倚顿”和“声韵有力”。基于诗歌的“情、顿、韵”三要素对杨德豫的译诗进行探讨,进而得出杨德豫的译诗风格为:情感饱满却不显造作,“以顿代步”却不为生硬,忠于原作却不实本体。他独特创新的翻译风格,不仅将英文诗和汉语诗之间不可磨合的尴尬化解至恰到好处,而且也给译文赋予了生命和诗意。  相似文献   

7.
赋兴于《诗》,而后与之纠葛烦复,后代论家往往难扼其要。王芑孙借自宗法制度的“别子为祖”说最能揭示赋体附《诗》的动态过程。此说从主次亲疏上勾连了从《诗》到赋的演进中荀子、屈原、宋玉的作用和地位,指出了赋别《诗》为“祖”之后所具有的扩容特征,内涵了汉代赋家因追求文体尊严而攀附《诗》学的事实。汉人以赋附《诗》体现为《诗》赋源流的观念建构,以及赋体在功用性上类《诗》的“讽”“颂”要求,以此影响了两汉赋文本构结方式和风格的转变,呼应于《诗》语的取用特征。这一附经“尊体”而“变体”的历史进程,揭橥了文体发生学中“以卑附高”的普遍观念,昭示了新文体生发时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路径,对此后其他新文体生成过程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贵州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因此,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思想,就要抓好学校制度的重建、最大可能地优化学校环境、加快学校发展等,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工作定标护航。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有大量的摹声词、重言词及双声叠韵词,这些词汇正是汉民族语言特有的“诗歌功能”借上古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大展示。汉语中特有的“诗歌功能”是借助“摹声”唤醒的——摹声萌芽了诗歌;而摹声这种“婴儿语的启迪”又孵化了“重言”,即“叠字”,同时又间接地孕育了足以显示诗歌潜能的另外两种模式——双声、叠韵。重言叠字的结果是使语言的“诗歌功能”更为充分和完善,即在语音的错综组合中显示规律变化的音乐性,构成韵律的基础和条件,而重言加上双声叠韵,就基本具备了生成汉语诗歌的韵律前提。因此说,“摹声”唤醒汉语中的“诗歌功能”,摹声的具体化是重言,重言催生了双声叠韵,而重言和双声叠韵正是汉语音乐性的基石,是诗歌得以成为“诗歌”的韵律基因。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急需。要上好该课,教师应尽量将综述融入专题,注意使多媒体的运用紧扣专题,同时,多用引导式和互动式教学配合专题讲解,用实践教学深化专题。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形成一个以专题为中心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职业大学顺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倡议与战略对先进制造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职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留学生先进制造技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强化岗位胜任能力,注重传播中华文化和人文涵养,内化留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类国际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