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明代万历年间蒋鐄所编纂的《九疑山志》,既是编纂最旱、也是现存最早之一部关于九疑山的专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该志书所据文献资料的缺乏和粗疏,蒋氏亦未能进行认真细致的辨析整理,仅用三个月时间匆匆速成,故存在着一些舛误疏漏之处。如将后人篡改自初唐诗人骆宾王并将其托名于唐代太和年间状元、延唐(今湖南宁远)人李邰名下的四首诗不加考辨地收入;以及将唐人所撰之一首诗作为西汉舂陵载侯刘熊渠的诗收入等。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人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考辨,并以讹传讹。故明晰其作者,对地方文化史研究水平的提升和今后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均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饶锷《潮州西湖山志》收录宋、明摩崖石刻八十多处,其中宋代石刻“文革”前即已佚者有十二处。一九六五年抄录西湖山碑刻时,发现未收入《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者尚多,计宋刻十五处,元刻一处,明刻十七处,年代未详十四处,共四十七处,占被收碑刻过半,因集为《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补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九疑山泪竹的渊源、审美情趣及泪竹工艺和泪竹工业等景观的旅游开发利用情况,并指出了泪竹文化景观在九疑山旅游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校报实录     
九疑山学院报》最近头版头条刊登《湖南九疑山学院被称方‘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原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授匾仪式上,“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的匾额被授予了湖南九疑山学院。这所学院是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教授于198眸创办的。全国人大有关领导说,今后民办教育应加强学术交流和教学,办出特色,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乌以风先生所撰《天柱山志》及天柱山志编辑委员会所编《天柱山志》均收录苏轼诗作《游潜山叙寄苏子平》和《赠寺丞王仲素致仕提举灵仙观》,经考证,《游潜山叙寄苏子平》乃其同朝张商英所作,《赠寺丞王仲素致仕提举灵仙观》乃其弟苏辙所作,诗名为《赠致仕景纯寺丞》。  相似文献   

6.
最近"《九疑山赋》拓本"亮相学界,落款署"柳公权书",又一说柳宗元所撰。九疑山,舜帝之陵;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宗元,古文大作家。则此可谓三绝碑。而作为碑刻多有可疑之处,又多不合《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宋代史书以及明清方志记载。此文收于明初永州方志,非柳公权所书,亦非柳宗元所撰,疑为南宋末道州宁远人黄表卿所作。后人用此仿柳公权书伪刻。论文对《九疑山赋》拓本真赝问题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湖南九疑山旅游区以舜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与具有美感的典型山岳自然景观相匹配,资源品位高,特色强,可开发潜力大。九疑山旅游区的开发应注重舜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具体开发方向为远古生活街与远古园林、祭舜盛典场面、瑶寨风情和“原始”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之六侯伟,汪建民云居寺及石经山塔群云居寺位于北京酉南郊75公里的白带山麓。“白带山,一名题山,又名象山,其下云居寺”。(《白带山志》)因山上洞穴中藏有隋、唐两代雕刻的石经,故又称为石经山。石经山和云居寺国藏有大量石刻佛经而...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学者卢见曾编纂的《焦山志》是以江苏焦山为中心的山志,该书编纂体例严谨,蒐罗材料丰富,代表了焦山众多志书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人所撰山志的上乘之作。从文献学的视角来看,《焦山志》保留了大量文人雅士歌咏焦山的作品,其中不乏被断代文学总集漏收的作品。以之与《全宋诗》《全明词》两部断代总集对勘,可以发现《焦山志》有19首宋诗和2首明词未被以上二书收录,此外还有可对《全宋诗》所录残字残句进行校补的2首宋诗,于此可见《焦山志》所具备的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官员和文人在千山的游历情况。本文对所选取的千山明清时期十二品摩崖石刻的内涵、作者进行了相关考述。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发展到嘉庆年间,清朝初建时曾经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以及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泯没殆尽,代之而兴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王朝的盛衰之变特别是民生困难、吏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日渐加剧,实行了百余年的文字狱政策最终走入了历史。这一文化政策的转变,对清后期经世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戴震是清代著石考据大师。他创立考据原则,训释大量古籍,提出新音韵说,校定《石经注》,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古籍,编撰了许多方志并独创出新的方志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画记以及历代诸家有关贯休罗汉画方面的资料,对贯休罗汉画像自唐五代至清朝在中日两国的流变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宋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采<近思录集解>自南宋至清代中叶盛行于世.现存有元代与明前期的各种仿宋刻本或重刻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主要刻本为周公恕分类改编本.自明代崇祯至清乾隆,各种仿刻、重刻、合刻等形式的叶采集解本盛行一时.本文就种种版本逐一梳理,注其存佚,考其源流.  相似文献   

19.
《史记》、《汉书》中,记载了十七位西汉的酷吏,酷吏现象产生于西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至唐,乃至明清,酷吏的身影不绝于史。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因素。结合西汉一朝的统治思想、阶级矛盾、法律文化等几个侧面因素,我们能够看出酷吏与西汉政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可以探寻出西汉酷吏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张舜徽是现代著名文献学家。本文介绍其24部著作,重点介绍《清代扬州学记》所论述的扬州学派的“通核”之学,可供大家参考。张舜徽70—80岁倍加勤奋撰著的精神,也值得大家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