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4.
关联翻译理论对乡土文学文化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通过例析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浮躁》中商州地区方言,指出乡土文学的翻译不仅要着眼于文学语言艺术的再现,更要兼顾文化意象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帮助解决不少翻译难题。基于关联翻译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译文读者在付出有效努力的情况下获得对原文作者意图的最佳关联,达到最大的语境效果,帮助译文读者对原文正确理解。以广东地区粤语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方言翻译方法。建议根据不同语境选用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策略提高语境的吻合度,使方言翻译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歌根植于民间,更依附于方言,方言之于民歌犹如其血肉灵魂一般,正是由于民歌中土色土香的方言语音使民歌更具地方风情;特殊的方言词汇使民歌更具张力和表现力;独具本地特色的方言语法则使得民歌更加生动形象且充满情趣韵味。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广告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联翻译理论是由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基于关联理论对翻译开展研究而提出的,旨在追求源语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期望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广西那坡壮族民歌《邀请歌》为文本案例,分析和探究广西壮族民歌中文化意象词的英译原则及策略,以期促进广西壮族民歌的对外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廖芸 《考试周刊》2011,(59):105-106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也全面展开。同时.近几年外语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语用学。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为商务英语词汇翻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翻译,具体包括各种商务文体中辞格与词汇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劣是外宣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外宣翻译工作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特色词汇的概念特点,结合外宣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突出困难与障碍点,对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语言质朴、旋律独特,字里行间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人生理念和人文情怀。同时,陕北民歌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对其的翻译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几篇陕北民歌翻译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并为日后陕北民歌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联与翻译     
要认知就要找关联;找关联,就要思辨、推理。进行翻译时,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从认知的角度看待自然语言交际,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源发语。在这方面,关联理论给予翻译的重要启示是:要翻译,首先要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要靠译者的百科知识、原文语文提供的逻辑信息的词汇信息、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等一些对理解原文有用的信息。由于作者和译者的认知环境不同。作者力图实现的语境效果同译者从原文和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获得的语境效果是两回事,对此,译者要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起初是用来解释人类交际行为的理论,其框架下的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种语内语际间的交流,交际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的传递。运用格特提出的"直接翻译"方法,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分别从音律、词汇、句式、意象四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风格翻译。  相似文献   

16.
汉英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简短句子、固定词组和专有名词,但同时又要做到保留原文特色。为了力图推断出报告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本文提出在汉英翻译中应用关联理论,通过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并达到了过程效果和语境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以《吉林省经济概况》的英译为例,说明译者负有语境、双向交流和以读者为中心这三方面的责任;同时,要达到最佳关联,译者需要通过关联理论使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达到动态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湖北蕲春方言属于鄂东方言,且属于江淮官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对蕲春方言的英译研究非常匮乏,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对比分析蕲春方言。具体而言,从词汇、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运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理论分析蕲春方言中的程度表达的英译特点,指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翻译对策。分析认为要想准确翻译蕲春方言,必须理解它的词汇、句法和语用特点,但有时并不能做到既保留原文形式又准确传达原意,而异化翻译是一个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文化密不可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造成翻译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部分代表性宗教词汇的翻译策略及技巧进行了探讨,从而证实了关联翻译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术语里也出现了大量的隐喻。由于中医隐喻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翻译存在着不少的障碍,而关联翻译理论是扫除这些障碍的有效的指导理论。根据中医隐喻的分类,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里面的"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思想可以直接运用到中医隐喻的翻译中,使译文与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关联理论,对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中的方言翻译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文中方言词语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探讨如何实现方言汉英翻译中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