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隐喻理论(CMT)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隐喻则是人类思维识解概念最基本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且指出概念隐喻遍及于人们语言之中。英语阅读不仅仅是语言解码过程,更是语言、逻辑与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概念隐喻则起到桥梁的作用,搭建起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阅读过程进行探讨,揭示概念隐喻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认知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混沌是由非线性系统产生、对初值极为敏感、a具有内在随机性的非周期运动。本文运用混沌理论深入分析概念隐喻之间的自相似性,认知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动态、非线性的吸引子状态,以及影响认知隐喻生成的各要素所反映出来的自组织复杂性,证明了利用混沌理论研究认知隐喻的可行性及其对认知隐喻加强跨文化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权力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垂直空间隐喻、大小隐喻和颜色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理论,对汉字“火”的转喻和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对于汉字“火”意义衍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隐喻的社会认知观为出发点,采用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以世界500强企业和浙企百强的企业使命宣言以及相关媒体报道为语料,结合实例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通过中外公司企业使命宣言中隐喻使用的对比分析,揭示企业使命宣言中概念隐喻的特点及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6.
词义的形成与人类认知、经验结构不可分割,隐喻是单词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拓展的一种方式。本研究将概念隐喻相关理论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隐喻认知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隐喻可以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对概念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分类、理解方式、产生原因及应用加以简要地综述说明。概念隐喻和转喻并非修辞手法,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将抽象、不熟悉的事物具体化的过程。概念隐喻可分为两类: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常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而转喻一般为整体—部分关系。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分两步: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判断,其产生原因包括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和合成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本文将试从概念隐喻角度对电影《空房间》进行解析,通过例证进一步阐明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特点和工作机制,帮助深刻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解读导演如何用"第三只眼"看世界,思考爱与暴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三个重要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以及框架语义理论,探讨英语多义词的认知本质以及认知机制,旨在构建英语多义词的多维认知观和拓展多义词的认知视角研究,以期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和模仿提供了条件。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隐喻理论从修辞学到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隐喻思维的特点,即相似性和跨域映射,而后探讨了隐喻在具体到抽象、空间到时间、科学概念和生活概念之间的语义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多义词、习语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近几年出现的英汉网络热词为语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蓄意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旧词新义和新词新义两类网络新词的产生和形成进行认知分析和探讨,得出网络新词的产生和形成是概念隐喻和蓄意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值得关注与探讨.该文从认知视角对一则多模态隐喻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进行个案分析,旨在聚焦多模态隐喻语篇中整体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在介绍和界定多模态隐喻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多模态隐喻语篇意义构建是在两个互动(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图像与文本的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合成.从认知角度分析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有助于阐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本质以及其实现审美和劝说功能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4.
在隐喻的认知观与翻译的认知观基础上,从英汉相同、相似和空缺的概念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是隐喻表达,而不是概念隐喻,所有的隐喻的理解与表达都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隐喻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隐喻,多培养学生尽量学会挖掘语言上下层的思维模式,从而透过现象发现隐喻本质,加强词汇深度学习.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例,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确立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基于这一理论,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从而提升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方式,是由物理概念向心智概念的跨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反映在语言层面,则是通过语法化的规律产生新词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以一词多义的话语结构得以体现.尝试借隐喻理论来探悉动词概念“起来”的语义变化,并通过例句解释其从物理概念跨入心智概念的语义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例,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融合认知与语用视角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使得源域的相关概念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听话人借助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在政治话语和政治语境假设之间找到最佳关联,进而推知隐喻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内...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语法隐喻,人们能够把正在做的事、看不见的人类的思想以及人类的情绪转化为实体.词汇的隐喻与语法的隐喻使用的是在概念系统中存在着的两个概念域的建立,在两个概念域中都有着单向性以及互动性,在经验重构的过程中产生了双重性语义,这就要求在这类认知过程中要采用综合性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围城》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而本文则试图从认知角度阐释《围城》中的爱情隐喻,结合隐喻的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作品中的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探讨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