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黎  牛前锋 《科协论坛》2007,(2):180-180
新型膜建筑是一种生态建筑,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而重生,充分发挥膜材的最大承载力,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本文通过膜建筑的实例介绍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模式干燥器系统的结构组成入手,对膜式干燥器中膜的选择、膜式干燥器在机车上设置原则、膜式干燥器的使用及膜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膜式干燥器优势和特点阐述了膜式干燥器在机车上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主要对手性药物膜拆分法的原理以及手性拆分膜的分类、主要结构、优缺点和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膜技术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一些新的膜技术,包括膜反应器、亲和膜、膜蒸馏、膜萃取、手性膜、膜能转换等,均取得很大进展。对膜技术来说,化学工业是一片极其广阔的天地,这里风光无限。我国膜分离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高从阶院士描绘了膜技术的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是对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等进行深度处理及回用的先进工艺,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特点、结构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膜污染的形成原因,列举了膜污染的控制方法.目的在于使研究者对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膜生物反应器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9.
膜污染是影响膜反应器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膜清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和研究了滤饼层和凝胶层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了目前MBR的主要类型、膜污染情况、膜清洗方式以及MBR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工程实例,并对MBR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膜污染是影响电渗析技术应用稳定性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电渗析膜污染的机理,介绍了国内外电渗析膜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指出了未来电渗析膜污染研究与控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膜生物反应器是由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条件和膜污染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工艺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first record of the genus Hymenopyramis in China. H. cana is a new record on Hainan Island of Guangdong Province. It grows in deciduous mon- soon forests or shrubby savanna (western Hainan) at 50 to 150 m alt.  相似文献   

16.
渗透现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渗透现象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和探讨,用纳滤、反渗透膜等不同的半透膜进行渗透实验,试验了溶质种类,浓度,渗透压,搅拌混合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等新型的半透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和较好的应用前途。本文为渗透现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志强 《青海科技》2008,15(1):45-49
本文综述了液膜技术的分类及应用,影响液膜稳定性的因素和液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液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柔性板式膜生物反应器(F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分别对COD、SS以及浊度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400~600mg/L、膜通量在10~30L/m2.h时,最终出水COD50mg/L,浊度1NTU,SS几乎为0,对COD、SS以及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99%,100%,同时污泥浓度和反应器容积负荷都有显著提高,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总结近年来国内无机膜处理印染废水研究基础上,从TiO2膜、陶瓷膜、动态陶瓷膜及炭膜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印染废水的无机膜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标引等方法,对近三十年来中国有机分离膜专利数据进行提取和加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时间分布、地域分布、类别分布和创新主体情况,并通过中外对比,揭示了当前中国有机分离膜产业发展的五个趋势特征,提出了布局上游专利、降低风险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加强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