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雷雨》中的鲁大海,近年新版的文学史专著都论之甚高。如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则认为,“鲁大海的登场,把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带上了话剧舞台。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增添了一线光明,作者是把他当作一个无产者的形象来描写的。通过他,作  相似文献   

2.
全国解放以前,反映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主要有三部,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但长期以来,在文学史和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评介前两部,却很少提及后一部。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用比较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作品是否具备丁玲的创作个性,始终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反对封建思想的角度出发来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农村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丁玲并没有完全摒弃延安前期的创作追求,她依旧在以自己的女性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未为读者解析当时的社会.这是一部革命文学作品,而它的产生拓宽了我国现代女性文学的道路,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的人道主义情感给我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有关《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论争在中国共产党上层人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部门主要负责人中的持续进行着。由于这种论争不见于报章杂志,所以一直未引起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注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出版前,论争集中在这部作品是否值得出版的问题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出版后,论争则转移到这部作品是否优秀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丁玲到解放区后,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减少,仅在小说《入伍》、《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部作品中出现少量知识分子形象为主要人物。虽然人物少,但这些人物塑造的视角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文化先驱者与懵昧大众的冲突而生出的慷慨悲歌,也有从大众视角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批判,而最终主宰作家视角的是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很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不可征服的》是一首颂歌。它颂扬了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毛姆笔下被演绎得荡气回肠,令人钦佩。本文分析了《不可征服的》中主人公安妮特这个不屈的反抗侵略者的形象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个人物毛姆把侵略者的丑恶及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的斗争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是自觉实践《延座讲话》精神的产物,成功地开启了中国当代农村叙事的序幕,对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创作与批评进行再解读。由此探讨它们在农村题材叙事规范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斗争地主是1940年代土改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描写翻身农民发生转变的关节点。这也是各方批评聚焦之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因处理的是一个非典型的“地主”的斗争过程,尤其被质疑为“不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斗争地主”这一叙事结构出现的背景,及其具体的构成方式,试图探讨土改小说的文学形式创新与土地改革的政治激进性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其说是按照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原则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不如说它尝试构建一个最大限度呈现各方矛盾关系的形式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开头关于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下文略作《桑干河上》).已有不少论者撰文指出其艺术上的不足.但有一点似乎大家都没有注意,就是《桑干河上》的全面丑化知识分  相似文献   

10.
创造社元老张资平,于1992年2月出版了《冲积期化石》。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然而,长期以来,这部作品却未引起文学史界足够的注意。我以为,对这部现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作加以关注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应该的也是有意义的。一个颇有认识价值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人物塑造是小说的主要笔力所在。《冲积期化石》亦应如此。客观地说,其主人公韦鹤鸣与现代长篇小说成熟期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形象相比,是比较单薄的。然而,他作为现代长篇小说人物画廊中的第一个,确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因而很有认识价值的辛亥革命前后患有时代青春忧郁症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属性不符合  相似文献   

11.
哈代著名长篇《无名的裘德》被誉为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其重要原因是它第一次成功塑造了一位具有现代女性特征的女主人公形象──淑·布莱赫德。本文借鉴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以作品的材料为依据,分析发掘淑的双重性格成因的深层根源──创伤性童年经验,并探讨其对女主人公命运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人物乃至整个作品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  相似文献   

1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都反映的是解放区热火朝天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分别从各自的主题、人物的塑造、结构、表现形式、语言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结构安排到人物的设置与刻画 ,都显示出农村阶级关系与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表现出了作者的洞察力与分寸感 ;在发掘农民的革命性的同时 ,也注意到了农民的精神创伤 ;在农村巨变的社会题材中 ,展示出较大的心理空间。语言在大众化、生活化方面颇为成功 ,但艺术结构不甚均衡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如果从多重价值立场的"对话",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精神成长,女性意识的深化等方面,重新关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丁玲所著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经历了历史的涤荡,如今仍然被文学评论家热情不减地进行探讨研究,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审丑艺术使人物形象真实饱满,体现独特的写作技巧,挥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创作中的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方向,深入农民生活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小说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作家在处理"土改"这一重大题材时,显示了一贯的大气写作风格,特别是在对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弱点所进行的客观描写和审视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具有其他同类小说所未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但"遵命"之后写就的该作品也存在人物塑造欠厚重立体等缺憾。  相似文献   

18.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颜受争议的作品。如果从多重价值立场的“对话”,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精神成长,女性意识的深化等方面,重新关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果树园》这篇课文,是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三十七章里节选的。 (一) 丁玲是位老作家。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195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的优秀作品。由于作家本人命途多舛,她的作品被视为“毒草”,因而,青少年对丁玲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很陌生的。怎样恰如其分地介绍作者与这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故事梗概,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理解这篇课文是教学时应首先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以民俗学分支——"女性民俗"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叙述革命、政治的同时,也较为充分地描述了河北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河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以黑妮、董桂花、周月英为代表的诸多农村女性,这些形象分别折射了不同的民众精神禀赋,她们的婚姻家庭展现了一定的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