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地学夏令营是全国高校第一个与自主招生工作相结合的夏令营,试图在高等教育与高中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高中生有机会走进大学,了解真正的地学,激发高中生对地学的兴趣,从而使高中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专业,也能让北京大学招收到真正喜欢地学的优秀高中生。  相似文献   

2.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回顾高校自主招生历程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适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适当公开自主招生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引进招考分离、改革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趋势提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人才选拔模式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广东省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确定15所高职院校试点实行对口自主招生。在阐述广东省高职院校实行对口自主招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与方式,指出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应注意考题的导向性、招生的公平性、服务意识的强化、技能测试比重的调整、监督机制的建立等问题,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进人才选拔模式,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为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已实施了11年。为弥补高考制度的不足,教育部在自主招生改革的政策设想中设置了多重的目的与功能,包括更好地选拔创新人才及特殊人才、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等等。通过对这些目标的实际达成进行分析发现,11年的改革并没有如预期发展,反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与统一招生功能重叠、没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5.
自主招生仍处激烈的变革期,年年新政、校校新政。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不科学到科学,从不公平到公平,我国自主招生改革从"前自主招生阶段"向"后自主招生"过渡势成必然。后自主招生时代,如何促成这些变化,尚有一些问题亟待决策者和研究者回答。  相似文献   

6.
中青 《生活教育》2014,(3):10-11
正2014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展开。各校的选拔方式、考核标准都不尽相同,比如清华有"新百年计划",复旦有"望道计划"体验营,南开则有"公能英才选拔计划"……这些名目繁多的计划背后,各高校到底想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以何种方式来选拔学生?几所名校的本科招生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各自自主招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旨在通过开展学术夏令营的活动,建立一个宣传学校发展,展示学科建设的平台,让更多优秀学子获得优先选择权,让学校和教师通过客观、全面的有效途径获得优质生源。对近年来举办学术夏令营的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自2007年试点以来,试点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核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目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主要有“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校长推荐+综合素质评价”、免试入学等模式,各省、市、自治区也在不断探索分组联考、“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注册入学等模式.在高职教育岌岌可危、不少高职院校濒临倒闭的当下,自主招生改革是一条适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新路,也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最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笔者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的《走出象牙塔——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后,对我国大学自主招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提出明确自主招生中谁在招生、招生的目的是什么、招生的结果如何等三个问题。在自主招生中,一定要体现各大学院系、专业招生的自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苏州5市40所高中的大样本调研,发现81.7%的高中教师、71.8%的学生赞成高等学校实行自主招生,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高中师生的教学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在操作上要进一步保障公正性、提升科学性,要警惕产生新的应试教育.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定位、专业化和公正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冬青 《中学教育》2011,8(1):32-35
社会的教育基础由教育标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组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基础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反之,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导致教育基础或快或慢的变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本文从自主招生与中国社会教育基础变革的关系角度,提出应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从"纵向配置"向"横向配置"、从"各管一段"向"有机衔接"。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与大学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招生专员制”为改变当前韩国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课外辅导教育盛行等弊端,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拓展学生潜能、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可能性.“招生专员制”的推广实施,对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方向和内容的调整也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了新生入学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的改变.“招生专员制”改革的重点为:强化过程环节监控;提升制度公信力;保障专职招生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减少或杜绝大学招生录取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9,(11):8-11
打开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以下简称自主招生)的网站,长长的自主招生院校名单不免让人头昏眼花,不仅本科自主招生的院校数量庞大,连高职(专科)自主招生的院校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清华、北大等名校选拔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加大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的力度,对高考制度创新及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种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测评技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具有鉴定、匹配、选拔和导向功能。一些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忽视人才测评技术、测评标准不统一、测评手段落后、测评人员不够专业和管理松懈等问题。本文提出要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科学设计人才测评标准、合理使用人才测评方法、提高测评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强过程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哲学类本科生的选拔和培养面临诸多问题。人才选拔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优秀生源缺乏、第一志愿率下降等方面。在我国现行的招生体制下,通过特殊形式的自主招生,把那些有兴趣学习哲学而且又有能力学习哲学的优秀中学生选拔出来,使他们能够以特殊的方式进入大学哲学专业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等方面。哲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贯通性,除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更需注重对学生精神境界、悟性和见识的培养。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哲学的"专业史"特别是"地方的哲学专业史"教育,可以有效激发本科新生的专业兴趣,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通过建立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教师对学生耳濡目染的潜在影响,提高哲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效能。近些年来,南开大学哲学院在"中学生哲学夏令营"招生模式改革、"知南开知哲学"专业史教育、"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李振宇  许晶 《考试研究》2013,(3):50-55,78
大学自主招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招生考试环节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考试和选拔机制。但自主招生不仅是考试方式的改革,更是我国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的改革。为此,本文提出要切实发挥自主招生的功效,还需加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加强高校自身招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第三方考试评价指导机构,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等系统化配套改革与制度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