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熟人道德关系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传统道德关系是以熟人为主的道德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道德关系的弊端日益显现, 因而其变革转型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蒋薇 《文教资料》2013,(30):81-83
本文试从“道德”词源入手,阐释道德在东西方的含义,并分析我国在乡土社会,也就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的道德,以“小悦悦事件”为视角,剖析现代社会变迁和经济快速发展所呈现的“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现状及产生原因。最后以“雷锋精神”中的道德维度贯穿其中,提倡需要这个精神所体现出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3.
论传统的熟人社会道德转型及其现代公德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人际关系是以熟人为主的社会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具有明显的双重特征,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促使我国传统熟人关系向陌生人关系转变,必然要求人们区分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在公共生活中则以强制的和非强制的措施强化公德理念,这是当前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让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21世纪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机和公共性的丧失。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我们必须学会与陌生人一起生活,消除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建立一种陌生人间的新型道德关系,建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文明社会。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以道德的态度对待陌生人,改变对陌生人的无视和排斥,把陌生人作为他者尊重,建立与陌生人的契约信任关系,以开放的自我,增进与陌生人的信任型交往,实现与陌生人的共生共益,从而与陌生人团结而合作地生活在一起。为此,须加强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共生体主义教育,树立一种新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5.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信任——一种人际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产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不同信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熟人社会的信任和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就不同,传统熟人社会的信任是基于血缘、地缘关系而产生的:现代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则是基于制度、合约及公平而建立的;但是我们现在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传统的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适合的信任,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校园交往场域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所隐含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规范,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校园交往场域包括科层关系场域、熟人关系场域和陌生人关系场域,分别在德育主导性力量的增强、德育对象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及德育有效性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然而,三个场域也分别存在不利于德育的因素:科层关系场域中的道德规范具有预设性与专断性,等级观念与监视性被过度强调;熟人关系场域对内部特殊成员具有排斥性,道德逻辑具有功利性;陌生人关系场域则潜伏着现代社会的信任危机和难以弥合的价值纷争。为充分发挥校园交往场域中德育功能,学校应创建平等的师生交互关系,构筑自觉热忱的人际网络,建构多元融合的交流空间,从而有效拓展德育时空,深化德育效果,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跃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也在悄然地进行着转变,人们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规则也随之变化.论文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人们在解决纠纷过程的行为特征,以此探讨现代人解决纠纷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任该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私人情感、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制度,乃是社会信任产生和维持的三大机制。在当下,要重建社会信任只能仰赖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制度。三十余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城镇化速度快得世所罕见,城镇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三十余年内,我国已经由有千年传统的乡土"熟人社会"转型为城镇"陌生人社会"了。在城镇化的陌生人社会,基于与他人的情感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人际信任,其半径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01-106
当今时代,道德风险的频发与陌生人社会的来临密切相关。陌生人的匿名性、交往关系的暂时性和松散性是道德风险的最主要成因。它导致个人交往受阻、信用关系崩溃以及社会整体经济秩序的破坏。通过培育完善而严格的制度,约束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陌生人之间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是目前降低乃至消除道德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校园文化实质强调的是文化引导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针对道德素质形成的一般规律,结合大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特征,提出校园文化对大学低年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具有认知读本生活化、情感共鸣现实化、信念形成崇高化、意志培育体系化、行为规范日常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全社会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显得尤为重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道德文化,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体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园地,又是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堡垒,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始终把握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起着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有呼唤人文精神、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大学生公德为研究视角,揭示了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校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爱护公共财产、校园人际交往的"自我化"等校园公德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学生群体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公德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高校校园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主旋律。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大学语文课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学语文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众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道德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图书馆更要高举图书馆道德这面大旗,在图书馆自身建设中,馆领导、图书馆员工、读者等,都要自觉以图书馆道德为行动指南,藉以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与学校文化一样,老年大学校园文化也由精神的、物质的、制度的和行为的诸方面组成,并发挥着教育、传承和激励诸多功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多方面的,如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要处理好校园文化与其它相关方面的关系等。要重视老年学员中骨干成员正能量的发挥,助推他们成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素质、品质的背景与底色,它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其校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蝉变是由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21世纪,中国高校文化建设要超越已有的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而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寻找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动力,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提炼现代价值。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剖析、相应对照,提出传承儒家修身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强国为民的君子”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