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35-138
华北理工大学通过营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开放式网络化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慕课(MOOC)教学资源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助学习的重要场所和学习方式,能够突出探究、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案例式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和改革,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判断改革效果。结果:改革后的实验方案受到学生好评。结论:案例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学习的主动性,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124-126
为实现实验教学信息化,探索了构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结合,综合相关文献及医学院校建设虚拟平台的现状,将虚拟平台应用于医学教学,解决了功能模块的组成和技术支撑等建设问题。通过虚拟教学,在基础医学实验领域不断地探索实践,提升了教学质量、拓展了教学空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的留学生线上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中的探索。在疫情防控期间对120名留学生进行线上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含线上多元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满意度和认知度。93.7%的学生对于线上多元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满意。90%以上的学生在多元化线上实验课等同线下效果的认可度问题上选择“同意”等级以上。线上多元化实验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等同的教学效果,能够培养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及"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煤自燃倾向性测试"为例,阐述了研究式实验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过程,分析了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索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优越性。实践证明,研究式实验教学通过合理设计创新课题,将理论知识学习、标准规范讲解、仪器装置操作融入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建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简述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根据实验教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医科学生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实施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差异及对我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现状的剖析,以"支持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为目标,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系统性地创建了综合性实验课程、科研训练课程、教学目标评估体系、实验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课程运行管理体系。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础医学整合式创新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涉及多个二级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中国本土化试点班尝试构建了新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由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跨学科器官系统综合实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设计性实验。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硕士生专业课程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硕士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适用于课程实验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以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机械系统建模与动态分析》为例,探索并实践了科研驱动式、分层递进式和贯穿案例式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理论学科之一,也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通往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实验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现阶段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多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演示为主,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将探讨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