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学科分化与整合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也体现了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学术渊源上,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分科性研究的整合;二是在学科渊源上,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为基础对不同专业或学科整合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在学科内容上,它是在六个二级学科有着各自较为明确细化的专业分工基础上的有机整体;四是在学科与课程上,它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的历史演化的反映,也进一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克拉克知识与学科理论发微--兼论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伯顿·R·克拉克有关知识和学科的理论为主要依据和生长点,在阐明知识传承、社会需求和学科创新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对作为理论形态学科的分化、综合及其内驱力进行分析,对作为实体形态学科在"知识操作"方面的三大职能进行阐述,可以进一步揭示知识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伯顿·克拉克之学术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100-103
克拉克以“矩阵结构”和学术分化理论为起点,通过对学科演进的基础与途径、学术组织模式的演变、教师群体的分化、学科与院校分化的规律等进行探究,论证了多样的、分化的高教系统能够提供大众高等教育和精英高等教育并存的最适宜的运行机制;学术专业化进程不但是学术分化的持久动力,而且是维护学术世界自有特质之源地。  相似文献   

4.
师德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要素,在教育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中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团结”从“机械团结”阶段走向“有机团结”阶段,师德经历了强制性、集体性到具有个人色彩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分析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挖掘失范分工、非人化分工、强制分工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成因并提出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的建设路径:加强与完善相关教师职业法律建设、正确认识教师职业与角色形象、提高教师师德意识与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社会的失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尔干把社会失范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解组的危险、反常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和有机团结受到威胁;而重建社会秩序,应该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即建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的最高层次的道德,建立家庭、职业群体的道德规范的中层道德以及建立个体自我约束的微观道德。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转型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转型与分化.思想政治教育分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深层存在,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动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分化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增加、分工多样、角色分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格局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分化催生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课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呼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再定位.  相似文献   

7.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学内部院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贫富分化"的外部诱因是由于大学对政府的资源依赖,内部诱因则是由于不同学科具有的不同学科属性和学科禀赋。"贫富分化"的危害:一是容易导致与"贫困"院系相关的学科领域人才外流和后继乏人,二是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缓解大学内部院系之间的"贫富分化"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公共经费配置原则,并采取变"增量预算"为"硬化预算"的公共经费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定位对教育研究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种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一种合理的相互脱离关系的观念正在发展,尽管难以否认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应该分离,成为相互独立的领域。基于教育学学科分化的事实,从基础研究和实用研究的分化、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的分化、现实研究和理想研究的分化三个角度对这种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进行的合理化解读是一种误解,澄清这种误解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有效性,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默顿的"失范理论"继承涂尔干的结构分析模式,他认为失范的根源就是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之间的张力结构,根据两者的不同组合,分析了五种适应类型。从默顿的失范理论出发,探究高职学校的学生在面临不同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的不同适应行为,以此为基础分析其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并为高职院校防范和矫正学生的失范行为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