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高校的工程训练在近十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大多数工程训练中心是从机械工厂(车间)发展而来,主要训练内容为机械制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工程训练的内涵理应如其名字一样有一个拓展。该文试图从大工程背景探讨工程训练及工程训练中心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时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需求,在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功能定位和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结构体系进行规划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对其建设内容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包括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应用平台、数字化制造工艺、数字化考核与评价和物联网数字化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应用对工程训练平台的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定位、建设方案与思路、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3个方面阐述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实践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成效,学生在实验教学、工程项目、竞赛获奖、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化实践的问题,构建自动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以汽车轮毂设计及生产为例,介绍了工程训练中的重点实训内容,通过该实训平台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工程师,学生可以在实训中构建对制造系统的系统化认知.实训平台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拓展学生...  相似文献   

5.
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不得不从"依靠社会"转变为"依靠自己"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发展趋势,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要明确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软硬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74-277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建设的积极推动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资源整合,运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级课程体系,建立智能制造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库。以KAPI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综合实践创新课程。同时,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能制造实践共享机制,大大地提高了智能制造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林丰  徐忠阳  陈毓莉 《高教论坛》2010,(3):112-113,116
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发展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实践教育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强的实验教学团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如何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在21世纪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己成为高等工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作者在工程训练中心多年的管理心得,分析了基于大工程、大制造背景下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模式以及训练模式.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方面,围绕大工程、大制造工业环境的建立,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资源配置方案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平台的建立,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在训练模式方面,以现代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4个层次金字塔型结构的工程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背景,评述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其意义重大。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充分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柔性制造生产线实验室,探索和实践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并详细阐述了这一工程训练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在实践教学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明确指出了基于柔性制造系统工程训练教学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工程训练模式、实践条件、开放环境、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工程训练体系科学化,工程训练模式工程化,工程训练装备现代化,工程训练环境开放化,工程训练资源共享化"的建设目标及实施办法,构建一个光、机、电、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综合的工程训练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理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工程训练中心仍处于新工科建设的边缘地带。为此,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思想意识、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4方面对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转向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50-252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分析当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的建设实践经验,构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本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22-224
全球正处于以工业4.0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阶段,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强国提供了新机遇。高技能人才是实现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建设适应工业4.0发展的实训基地成为了当前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教育新形势及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与措施。研究结果对提高工程训练课程质量以及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130-132
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理念、内涵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对工程训练中心在应用型高校转型中的重要性、功能、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整合校内资源、搭建互联互通实践教学平台、制定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举措,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坚持建设理念、运行管理、教学体系和服务平台的创新,以教学建设为龙头,不断拓展示范中心建设内涵,构建适应现代工程训练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拓展教学方法,规范中心管理,开展创新活动,搭建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了实训实验教学服务师生和社会的双向功能,发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