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被赋予了课程审议的权力。然而,在相关课程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课程审议的主体地位却受到制度权力、自身素质、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出现了教师"权力游离""话语弱化""集体失语"等问题,使其主体地位处于一种迷失的状态。当前,幼儿教师在课程审议中主体地位的回归,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教师素养和塑造园所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meta-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ynthesizing study results in quantitative educational research. Yet, a shared feature of many meta-analyses is a failure to report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readers to fully judge the reported findings, such as the populations to which generalizations are to be mad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or studies, the rationale underlying coded variables, including their scaling, relationship to study goal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conclusions to the chosen methodology. The authors provide (a) evidence of the prevalence of deficiencies of reporting and (b) suggestions about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meta-analysts should typically provide. Providing readers with that information sh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aders' ability to evaluate the credibility of a meta-analysis.  相似文献   

3.
4.
教师的课程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意识要求教师要更新传统的学生观、教材观和专业发展观,对课程的本质、规律与特征有全面的认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会经历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产生焦虑无助、冲突适应和创造再生的不同阶段.教师课程意识的建构需要得到专家、同事、学校、社会和自我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教学活动的深入改革及新型师生关系调整变化与客观原因,同时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创新方法变革及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在的不足或缺陷,导致教师权威的滑落乃至消解。重构必要的教师权威,需要国家层面、社会政策的有力保障,需要教师个体积极应对和持久努力。  相似文献   

6.
7.
教师课程权力的获得和实现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改革的制度框架为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在学校情境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权力,教师课程权力存在着哪些困境,如何来推动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方式。然其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异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之负担。基于改善之目的,校本研修需要秉持一种容摄与圆融的思维方式,避免或此或彼的简化。校本研修需要在功利化与教师为本、科研导向与实践优先,以及精英与全员之间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合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迷失与回归——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追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造成了现代课程对科技、文化及其自身的一系列误读 ,反观迷失在“工具理性”中的现代课程 ,不难发现“陶冶”的游离与放逐 ,而“人”的发展则迫切地呼唤着课程指向人的“终级关怀”、指向人的生活、指向人的自由交流与对话 ,从而踏上回归路途  相似文献   

10.
We have listened too long to the courtly muses of Europe. The spirit of the American freeman is already suspected to be timid, imitative, tame… . Not so, brothers and friends-please God, ours shall not be so. W e will walk on our own feet; we will work with our own hands; we will speak our own minds. The study of letters shall be no longer a name for pity, for doubt, and for sensual indulgence.  相似文献   

11.
教育依人的存在而展开的三个基本层面,即人事、人心、人文的教育。教育品质的提升乃是由于教育实践中持守着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的理念。以人的完成为指向的教育乃是一种艺术,教育作为艺术化实践的根本在于教育实践中所显现的教师和学生对真理、正义、良善的祈求,和由此发生的个人生命世界的敞开、生命状态的和谐与个体人格精神的超越。教育作为艺术化的实践依赖于教师的教育个性与教师生命品质的提升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意识直接决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姿态,内在地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明,高校教师课程意识在整体上还不够强,其中主体意识最为薄弱;不同性别教师之间、不同学历教师之间、不同科目类别教师之间、不同类别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性质教师之间、不同学校层次教师之间、不同教龄教师之间、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课程意识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仅应注意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评课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在以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旨在使评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隐性文化与隐性课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教育中,大学教师通过显性课程作用于大学生,发挥现实的影响力。同时,其自身的隐性文化以隐性课程为载体形成可能的影响力,为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大学教师需提供良好的隐性课程内容,了解大学生的隐性课程学习方式,促进大学生的理解,使可能的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论课程改革要唤醒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课程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和评价意识,这需要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叙事研究,赋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权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合理分担教育责任等方式予以唤醒.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与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课程执行者"、"课程实践审议开发者"、"课程研究者"、"课程决策者"、"课程意义建构者"、"课程创生者"等多种角色。这些外在的角色规约不一定获得教师的内在认同,教师之课程身份是一个仍需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其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机会和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本研究通过对77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尽管教师对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物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的实际参与相对不足,不同教师的参与机会和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其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机会和程度,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本研究通过对77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在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尽管教师对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事物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的实际参与相对不足,不同教师的参与机会和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An attitude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102 teachers of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on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in the mainstream classroom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itu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ifferences, however, were discernible when teacher training i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was considered; a situation which has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and for the inservice and initial training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