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广告法规中已有明文规定:禁止利用色情做广告。省委宣传部的《阅评简报[新闻]》,也多次批评了有关媒体违规刊登性药广告如“英国朗贝”、“蓝珍强力口含片”等的不当做法。就在3月8日第38期《阅评简报[新闻]》上,就登有阅评员的文章《谨防性药广告沉渣泛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同志曾就此作出批示:“这类广告要立即撤下来。”  相似文献   

2.
一篇作品要想使读者触之即爱,一见钟情,一口气读下去,导语写得活不活、鲜不鲜,非常重要。古人十分讲究行文“起势”。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人施补华提出,文章开头要象大山一样,“起处须有峻嶒之势”,险峻突兀。清人李渔也曾指出:“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之,不敢弃去。”  相似文献   

3.
《语言大典》是王同亿主编的。我想给主编先生提个建义,把《语言大典》更名为《语言迷宫》。我披阅了这部《大典》的一部分,得到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它是一座令读者晕头转向的迷宫。 比如说“潮湿的”一词,我们中国人,包括文盲在内,有不懂它的涵义的吗?我看没有。可是《大典》却郑重其事的作为词目收入,并且不厌其详的加以阐释,絮絮叨叨地写了200多字。解释来,解释去,结果把读者越弄越糊涂。请看吧: “潮湿的①[moist]湿透的;②[damp]表示湿的程度轻,中度的,有时使人感觉不愉快,受潮或沮丧,有时表示有用的意思;③[wet]描述某物外层覆盖着水或其他液体、或某物全部或多或少地浸透了水或其他液体;轻微地含水或轻微地被水覆盖、浸透、渗进或润湿;④[watery]多雨的;⑤[waterish]非常湿的”(为节省篇幅,例句全部略去)。 你看,又是“湿透了”,又是“使人感觉不愉快、受潮或沮丧,有时表示有用”,又是“浸透了水或其他液体”,又是“多雨的”,又是“非常湿的”,从这一堆释文中,有谁能够获得关于汉语“潮湿的”一词明晰而确切的理解呢?我看不能。也许,释文中所附的英语词含有这些意思吧?但是,它们同汉语“潮湿”一词究竟有何瓜葛?主编先生能告诉我吗? “长头”一词,《大典》的解释是:“具有低的头指数  相似文献   

4.
一家省报去年7月25日刊发在《读书》版的《漫话读书》一文说:“翦伯赞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一副对联,大多数读者也许并不陌生,其作者是范文澜,并非翦伯赞。为了证实我的记忆,我翻检《中国楹联鉴赏辞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千年对联佳话》(中国  相似文献   

5.
《工人日报》2000年11月30日第3版,即《新闻评论》版头条“社评”文章《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在论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无不与道德伦理的沦丧密切相关”时有这么一句:“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民所不耻,今天却又在各地悄然登场,这还称不上是道德伦理的沦丧吗?”这里的“不耻”一词,笔者以为“本报评论员”的理解有误。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并无“不耻”一词,却有“不齿”条目。时“不齿”一词的解释是“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人所~”。这个意义,恰好符合《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一文所论之意,即“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们所‘不愿提到(鄙视)’”。  相似文献   

6.
去年,新闻出版报发过一篇争鸣文章:《读者不是上帝》,今年又见第五期《中国记者》杂志上有一篇与之立论相同的文章:《“读者是上帝”质疑》。前文将我国出版界一度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书刊市场一再泛起的“黄潮”,归咎于“读者是上帝”这句口号;后文通过逻辑演绎对这句口号提出了质疑,其要点是:1、“读者”这个概念涵盖了国内外、敌我友所有受众,他们相互存在着立场、信仰、观点、觉悟、素养、爱好、情趣的种种差异;2、称“读者是上帝”,意味着对一切读者的一切愿望、意见和要求都要依从和迎合;3、结论:这句口号有悖  相似文献   

7.
《陕西日报》二月十一日第二版《轮奸哑女国法难容》的报道中有“凌晨一时”之称;二月十四日第一版“秦瞭望哨”栏末之内又有“深夜凌晨三时”之称。这样使用“凌晨”一词不妥。《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均是:“凌晨”,即指“天快亮的时候”。它与“拂晓”的含义相同,与“黎明”的含义相似(《辞海》注释“黎明”:“天将亮末亮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写的《采地黄者》诗中有一句说:“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据注释:凌晨,即天将亮时;薄暮,  相似文献   

8.
答 须要.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文献中,量名称“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使用得较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GB 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中也是这样写的,因此,一些编辑同人对一定要改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表示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9.
《西海都市报》1999年2月16日第3版《过年》一文云:“这几年除夕夜打麻将蔚然成风,辞旧迎新的饺子可以不吃……麻将却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撒上银子’才行。” 句中“蔚然成风”一语使用不当。 “蔚然成风”,义为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据此,例句中“蔚然成风”使用似无不妥。但该词在使用中约定俗成,是有褒义倾向的,不能用作贬义。这可以《汉语大词典》该词条引用的书例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除去冗字贅詞,使之干干淨净,不拖泥带水。关于这,高尔基曾作比設喻,說“在小說当中,就像在机器当中,不应該有一顆多余的螺絲釘”。此处所說的多余的螺絲釘,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冗字贅詞說的。我国古书中关于冗字贅詞的論述。多到不胜枚举。这里随便举个例子。《汉书·张蒼传》有一句說:“年老口中无齿。”这一句就有几个“多余的螺絲釘”。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盖于此一句之內,去‘年’及‘口中’可矣。本来齿生于口,三岁孩子都知道,不写明“口中”,讀者决不会誤会。去了“年”字也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荦,音 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是主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一)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非常讲究,素有“凤头”之说,比喻开篇起笔要像凤凰的头那样俊巧秀美,吸引人看。正如清代文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然而,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文章起笔难”。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指出:“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定调”二字,充分说明了开好头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包罗:包容;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语见《皇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 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十七回:“末二句收到落梅,层次井井,包罗万象,无一毫遗漏,所以为难.”郭绍虞《从文法语法之争到文法语法之分》:“刘勰的《文心雕龙》,确是一部伟大的的著作,包罗万象,继往开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它特殊的贡献.”马南邮《燕山夜话·欢迎杂家》:“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地包罗万象的吗?”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出版》1993年第6期刊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卢慧筠先生的文章《也谈“象”与“像”》,文中转载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10月21日作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象”、“像”的内涵分别是: [象]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 ②形状。作名词性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例:现~,形~,印~,迹~,假~,表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上马娇]曲有这样二句唱词:“偏,宜贴翠花钿。”清初批评家金圣叹于“偏”字下点评说:“言双文侧转身来也。”(双文即莺莺)于“宜贴翠花钿”下点评说:“是侧转来所见也。”与圣叹同时而稍后的学者毛西河在他的论定参释本《西厢记》的评语中,反对这种解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段文字很长,照录如下: 偏字断作一字句,调法如此。然 字断而意接。偏宜与李珣《浣溪纱》 词“入夏偏宜淡泊妆”。欧阳修《小 春》词“天寒山色偏宜远”同。俗子 解偏作侧,谓侧转鬓边宜贴钿也。 不知此承面字来,言面上宜嗔宜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7日《城市金融报》上《使用文明用语是每个员工的义务》中有一段话: 一些员工虽然告别了“服务禁语”,但在使用文明用语上却还留有缺憾。客户来临时,或“你干哈”,或“存还是取”,或是干脆瞅而不语,甚或不瞅也不语。令人不安的是,少数员工和基层干部对此司空见惯,不以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黄长江同志的《写物以附意风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古人有‘大雪纷纷何所似,鹅毛飞飞嗟可似”一句,此句引文有误。据《晋书》记载:“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相似文献   

18.
“喧”与“暄”、“靡”与“糜”、“脍”与“烩”,这三组词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能在意义和用法上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容易搞错,误用。先说“喧”与“暄”: 例①四十开外的陆永康迎进客人,寒喧几句之后,便谈起“生意经”来。(1984.10.4《常州日报》:《“养兔专家”之谜》) 句中的“喧”应改为“暄”。“喧”,一是解作“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嚷”、“喧扰”、“喧嚣”等。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1983,(4)
“开卷有益”,是一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意思是说,只要你常常打开书本读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开卷有益”是一句成语,原出自宋太宗赵匡义之口。据宋人王辟之所著《渑水燕谈录》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所提《御览》,系指《太平御览》,为宋初四大类书之一。该书由宋太宗亲命大巨李昉等编篡,自太平兴国元年(977)开始,历时7年方完成,初名《太平总类》,或称《太平类编》。全书共一千卷,引书浩博,多至1690种。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两百余种,皆为当今佚书,  相似文献   

20.
先引《现代汉语词典》两条词目: 引擎:发动机,特指蒸汽机、内燃机等热机。[英engine] 马达:电动机的通称。[英motor] 飞机、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汽艇等,一般都是以发动机(引擎)为动力;电车、车床等机械的动力,多用通电转动的电动机(马达)。这是极普通的常识。遗憾的是近几年来许多文艺作品,甚至有的还是获奖作品,错把“引擎”当“马达”。现择要略举几例: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