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语文教材培训,以举“一”反“三”为培训目标定位,确立教育哲学、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方法论、教学设计原理、教学逻辑等理论基础,指导一线教师掌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本质与规律之“一”,进而实现迁移运用之“三”。建立理论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三级培训队伍体系,着力解决举“一”反“三”的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增加激发教师自我培训的意识、展示自我培训的路径等内容以完善培训内容体系,重新审视教材培训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上述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师学习进阶是教师学习动态、连续过程的描述。教师学习进阶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能激励教师自身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为教师培训提供依据。教师进阶培训是基于教师学习进阶的教师培训,教师学习进阶实证研究是培训标准化过程,它以主题培训目的作为进阶终点,基于培训内容确定主题概念框架、进阶维度与水平,依据进阶维度和水平研制培训评价工具,通过螺旋课程观建构教师进阶培训课程模式。因此,教师学习进阶为教师培训提供主题概念体系、培训进阶内容、培训进阶评价一体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由于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也就更具活力与效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知识范式、能力范式、情感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反思论”范式等六种教师培养范式中,我们更推崇的是“反思论”范式,即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重心在于促进教师反思当今…  相似文献   

4.
加快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国内20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发展水平、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上的系统调研,客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现状与特征差异,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路径:聚焦顶层设计,合理设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体系;聚焦系统规划,构建“双师双能”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师发展体系;聚焦教学规律,科学化、精准化设计教师培训模式;聚焦教改研究,研训融通驱动高职教育“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概念变化”的视角,探讨高校教师教学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以及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对象是“FD-QM高等教育混合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教师培训项目,一项有关课程设计的全国性高校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定量分析学员提交的300份课程评审作业,考察他们对标准背后的“一致性建构”课程设计原理是否准确理解。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评审中出现了不稳定、前后矛盾的结果,表现出有悖于“一致性建构”原理的、失衡的评审图式,这从深层次说明教师在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实现“概念变化”上存在困难。研究还探讨了从促进教师“概念变化”的高度创新教师教学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并揭示了本土情境下丰富“概念变化”理论的未来课题,以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熊岚 《教育探索》2012,(7):117-119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培训目标偏狭且定位不准、参训主体缺位、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可采取以下破解路径:确立“以教师的持续成长与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基于对教师学习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规律的深度分析与把握设计培训;培训评价的多元化和人本化;培训保障制度的细致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模式,是教育体制能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职业教育当然概莫能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6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论是概念体系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着混乱之处,需要有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实现条件与路径。一、双师型”教师概念辨析“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需要准确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外延、宗旨与任务、路径与方法,坚持以服务学校发展建设需要为“本”,扎根学校现实土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贴近教师专业实践;以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为“本”,确立具体适切的培训目标;以坚持实践性训练为“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途径;以发挥教师自觉能动性为“本”,积极启动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培评一体”岗前培训模式旨在以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教师培训和效果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有机的整合和优化,形成培训标准与目标两面一体,从而有效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其实践路径包括:遵循成长规律,构建“培评一体”的标准;弹性推进实施,开发“培评一体”的培训课程;创新评价方式,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为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专业主义路径指以大学为主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政策领域,体现为以大学为主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体系,需求为本、丰富多元的现代教师培训课程与教学体系,主体明确、权责清晰的现代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以及规范要求、全面保障的现代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大学为主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这一趋势,建立教师培训机构的有序体系,加强教师培训研究,提高地区教师培训管理能力,强化教师培训的智识性、专业性和一体化等,是专业主义路径下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培训成果转化不畅,“学用分离”是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容与目标分离、培训环节之间分离、实效与评估分离、线上与线下分离上。从“学用分离”走向“学用融合”,是推进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实践表明,通过对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及成果转化方案进行一体化设计、优化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线上线下研修共同体、构建开放多元的成果转化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用融合”落地落实,提升教师培训成果转化实效。  相似文献   

14.
投稿指南     
<正>1.区域教师进修院校改革发展趋势研究2.探析研训教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3.新形势下教研工作转型、教师培训专业化研究4.探索基于移动终端技术应用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新方法5.探索适应区域教育发展及市场化要求的专业化教育服务模式6.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与评价,探索中小学"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与机制7.研究如何系统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8.研究中小学名师专业发展规律、教学特色和风格,探索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  相似文献   

15.
投稿指南     
<正>1.区域教师进修院校改革发展趋势研究2.探析研训教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3.新形势下教研工作转型、教师培训专业化研究4.探索基于移动终端技术应用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新方法5.探索适应区域教育发展及市场化要求的专业化教育服务模式6.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与评价,探索中小学"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与机制7.研究如何系统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校企合作是办出高职特色的重要条件关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两个教育经济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价值共识课程共建费用共担产出共享——论企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关系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论服务、生源及教育产品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对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分析我国“双语教育”的前景展望职业倦怠: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障碍浅谈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略高职课程开发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低效的原因,即培训目标重“智”轻“身”、培训内容重“静”轻“动”、培训方式重“训”轻“思”,反思如何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嵌入式理论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要素、嵌入式培训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破解教师培训低效的六条路径,即嵌入认知、嵌入需求、嵌入内容、嵌入情境、嵌入关系、嵌入评价,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为教师培训的内在自觉和幸福感获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科教师教育研究有助于拓展教师教育研究对象、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重构,为实现一流学科教师培养的目标提供学理支撑,有助于摆脱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自我矮化与双边缘化的困境,构建学术学科教育与科目学科教育的学科教师教育的互动关系。对此,提出学科教师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各学科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等阶段在内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教育,且具有跨学科属性的学科,具有作为中小学“教授科目”的教师教育以及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本研究确定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对象,明确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关涉的学科间关系,构建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三螺旋生成路径模型,确立了学科教师教育作为国家事业、专业实践、研究领域的三重价值属性。需要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开展长期持续稳定的研究,充分关注并对接国际学科教师教育研究前沿,吸收前沿科学技术与文理学科自身学术成果,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学科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吴学荣 《科教导刊》2023,(21):71-73
自“双高计划”提出以来,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面临的教师数量短缺、师资来源单一化、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障碍,接着提出了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构建师资来源多元化机制、提高教师校企合作实践技能、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等突破路径,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决定。为解决教师培训的困境,笔者所在地方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提出并践行“基于参训教师行为改进的教师教育”的教师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围绕行为改进式教师教育提出以下行动策略:高品质规划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做到课程规划精细;高品质建设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内容精良;高品质开展教师教育路径变革,做到教师教育实践路径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