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现代艺术家徐冰以发明所谓“天书”而闻名。对于懂中文的人而言,他发明的这些“天书”并无文字意义,徐冰的某些创作包含了英文单词的具象化符号。尽管如此,讲英文的人仍会误认为它们是中国汉字。徐冰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某种似是而非的误解。在美中关系发展过程中,类似的误解持续困扰着双方。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美关系史,从四十年前尼克松访华实现邦交正常化,到邓小平"破冰之旅",再到后来历届两国元首,他们都在各自任期伊始或前夕,便着力通过高层互访推动两国关系发展2月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美。西方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地在醒目位置围绕未来的中美关系大做文章。不管是《纽约时报》不事渲染地认为习近平此行将试图向美国介绍自己,还是《华尔街日报》稍显乐观地报道其访美有望缓解两国互信赤字,抑或是英国《卫报》  相似文献   

3.
何可 《档案天地》2007,(5):13-15
体育是一种超越国界的世界性的通俗文化,现代体育运动不仅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国际政治有着不解之缘,对国家间的交往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体育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扩大国际影响、开展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始终无法摆脱国家、国家集团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反映、折射到体育领域内。中美关系史上的“胡娜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对该事件的梳理分析中可以看出体育活动同国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的丝丝缕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丰易 《新闻实践》2013,(6):50-50
4月初,南京某报刊登的一篇《中央禁酒令致消费低迷,发改委担忧市场需求不足》的文章,引起读者的不满。众所周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对各地高端餐饮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刹住了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改变了高档餐饮被畸形消费拉着跑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两军交往要针对障碍设警示标志,变大石头为小石头,或者干脆绕开另辟新路  相似文献   

6.
国内出版企业在抓"内需"上的现状可用"为丛驱雀,为渊驱鱼"八个字来形容。2012年12月,在北京的一次调研会上,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提出"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要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用改革红利释放内需潜力"。2013年3月,同样在北京,面对采访两会的众多中外记者,刚刚履新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又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注意到,以上两段话表述不同但实质相同,其意味值得深思。应该说,在国家宏观层面,通过改革创新来深挖内需潜力,已经成为改革的共识和行动。在微观企业层面,谈改革谈创新很普遍,  相似文献   

7.
历经大士像到山水题材的变化、由女红而绣画的层次跃升、从模仿到创新演进的顾绣,无不得益于董其昌的言说、题跋和评骘的价值指引,其蕴含的思想、观点、趣味和阐发迈越了褒掖层面,在裹卷同里、故人、师生、艺道情分的嘉勉和针砭中,促成了第一代顾绣缪瑞云大士像的趣味关捩,以及韩希孟山水竹石的绣画转向。  相似文献   

8.
谭天 《编辑之友》2020,(1):5-10+39
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后电视时代",在新浪潮和新时空的语境下,在空间转向和文化转向中,电视面临着双重转向、媒体转型与生态重构。在理论上还表现为跨学科研究和范式转换的特点。"后电视"的发展与理论始于视听,但不止于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否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中国说了不算,还取决于其他大国。“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在大国互动中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的社会思想史中,“身体”一直没有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提出来,直到晚近的资本主义时代,它才作为一个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概念被提出来,并由此引发多个层面上的广泛讨论。那么,作为一个西方的文化概念,它对国内新闻报道内容出现的身体化倾向是否能做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呢?本文的着眼点即在此,希望通过对国内新闻报道的这种思考,引发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新闻媒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推动媒体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新闻价值判断出现了重大转变,因而应当对新时代新闻价值判断的"转向"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开启了中非外交的大门;半个世纪之后.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标志。中非关系开始走入新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以来,理性所代表的现代主义逐渐被侵蚀,社会走向了“流动”的后现代主义,既有的固态新闻场景也在技术入侵中积极向“液态化”流动:生产场景从“格子间”转向虚实交融的媒介空间;报道场景从二维平面模块升维至三维立体景观;受众的阅读场景也从“信息接收站”走向沉浸交互情境。主流媒体新闻场景的“液态”转向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记者、媒介机构、受众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等多方合力,保障其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是近几年来中国网络视听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新闻媒体都在强化“移动优先”战略,短视频创作也非常活跃。与传统媒体的短消息相比,短视频往往更“短”,有时“5W”新闻要素不全,不妨碍其成为“10万+”爆款。在新媒体语境下,无论是唱响主旋律的重大新闻,还是突发民生新闻事件,短视频能快速触动受众的情绪,引起基于“爱”和“恐惧”为核心的各种情绪反应,从而赢得点赞、评论和转发,是其成为“爆款”的制胜秘诀之一。笔者试图以媒体的具体新闻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创作是否有这种为迎合用户心理需求从“新闻作品”到“新闻产品”转换的趋势,辨析“产品化”带来的快速便利、传播有效等诸多优点,以及它带来的新闻失真、反转及新闻操纵等隐忧。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已被图像所包围,大众媒体借助媒介技术广泛传播图像符号,使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图像转向”的新样态。“图像转向”表明话语形式逐渐转变为以图像为中心,促使网络民族主义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本文以“阿中”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动因,并试图探究网络民族主义“图像转向”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字之师”:编辑应当追求的美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40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如是说:“编辑在手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展开创造性的合作过程。作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写出一本最好的书,编辑的责任是帮助作者达到这个目标。”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出版工作如此定性:“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出版者和译著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在论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时,学界一直保持着“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一“口径”,一般不越“雷池”。  相似文献   

18.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其崇拜价值褪去而进入了展演价值,这一改变的源头在于媒介物的变化,"物"在本雅明的讨论中作为一种媒介物,呈现更多的技术性,本文借由本雅明的《单行道》作为文本,探讨艺术品中媒介物的变化与更替,并由此一窥本雅明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灵光"、"艺术价值"、"救赎"等思想。不论是时代中的机械复制、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屏幕的出现,都指向文化研究中"物"的技术转向。由此,艺术本身从祭祀崇拜的领域延展到了技术改革层面,并与政治结盟。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G2"到"C2",中美两大国正在努力重塑两国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不管怎样,中美两国利益交融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证明,两国的成功对彼此都利益攸关。合作应成为中美关系的决定性特征5月7日,陈凤英应相关部门之邀,在自己办公室写一篇在三天前闭幕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评论,她用了几个关键词:具体、务实、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