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午1点,汽车来到了北京大兴影视基地,这一带并不繁华,远离市区,记得2005年入冬,我应邀随老师拍摄《夕阳红》节目时,去过央视另外一个演播厅,那个演播厅的规模已经很大了,而这个新的演播厅较从前的演播厅设备的先进更胜一筹。按赛事安排,27日晚饭后,由央视五套摄制组、专家评委、教练员以及全体选手在影视园二楼会议室召  相似文献   

2.
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竞赛规则是体育竞技比赛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决定着运动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制订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武林大会”的前途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武林大会”现行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完善比赛规则,增强武林大会节目的观赏性,促进传统武术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分析央视《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武林大会节目观赏性,促进传统武术健康快速发展,文章对央视康龙“武林大会”的比赛规则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其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了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岗 《中华武术》2008,(3):17-19
作为一种传媒意识和实践,它正在改变着国人近60年来对中国武术形成的片面认识,将神秘的中国武术从神秘中释放,追求着中国武术当代的真实解读。  相似文献   

6.
论电视媒体与武术传播——以“武林大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央视"武林大会"栏目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不同传播者有不同的把关角度,均应以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电视传播的武术内容应反映武术全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武"交汇融合;电视媒介扩大了武术传播的时空范围,还原了"真实武林",同时对武术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一定冲击;电视媒体要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使其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7.
"武林大会"以"中国速度"迅速占领CCTV-5的黄金时间,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对各方资源的整合,挖掘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进行市场化开发有很大的意义。传统武术的发展空间不应该只考虑进入奥运会,应该把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体现出来,与学校教育功能结合,使武术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8.
王振山 《武当》2009,(10):31-31
《武林大会》还有许多可以商榷改善的地方,诸如从赛制老强调的“无演义,无级别”这件事来看,就缺乏科学、公平、公正之原则。一直以来,“力大打力小,一力降十会”就是个不争的事实。诸如楚霸王项羽、吕布、关云长等等,无不身高体壮。  相似文献   

9.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体育媒体化的思考——以央视“武林大会”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于西方体育媒体化及传播全球化的先入为主和铺天盖地发展,原本有本土优势和民族情结的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变成了被大众传媒遗忘的角落.以央视<武林大会>节目为例,运用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对其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武术大会>的成功正是基于其拟态环境效应下所呈现的"文化真实性"效果,并提出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媒体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8,(3):7-9
2005年6月——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提出要办一个弘扬中国武术的节目,这是《武林大会》的创意发源。  相似文献   

12.
"武林大会"平台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探讨在"武林大会"这个良好平台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李汉铭 《武当》2010,(4):6-8
第九式 龙形裹横 龙形裹横,马先生示范,右足横行于对方身后,锁其左腿的同时,右臂平横在对方的胸腹前,左掌扶贴于右小臂阴面。继而,双臂合力,一起从左向右平行横捌,由于失去平衡,对方必然应声而跌。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行,传统武术正面临失传的窘境。通过打造《武林大会》这一传统武术搏击擂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思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武林大会到WMA——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回归与激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等联合打造的武林大会与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在2007年以来的中国武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一项民间自发的以展示传统技击为主要宗旨的武术赛事,武林大会与WMA创下的优秀业绩标志着中国武术的传统回归达到了空前高潮,同时也昭示着以中国武术为引领的当代民族体育赛事产业正式扬帆起航.从武林大会到WMA,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权威媒介所展示的传统武术真实生存状态,历经30载试验探索的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历程及成果得到了验证并受到了启发.武林大会与WMA的回归与还原之路充满激荡与振颤,其对于2l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意义重大而独特.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7,(12):11
今冬的烟台武术界将再次掀起高潮,久负盛名的螳螂拳将吸引国内和世界武术界的目光。2008年1月7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武术赛事之一的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将走进螳螂拳故里——烟台,在烟台大学体育馆举办螳螂拳全国选拔赛。届时,来自海内外的武学志士将会聚烟台以武会友、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18.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指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国兴 《武当》2008,(5):8-8
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的《武林大会》,已迎来了她一周岁的生日。据《中国电视报》报道:在新的一年中,《武林大会》又有新的规划。如“加强运动员的训练,迅速提升技击技法;逐步放开头部的击打限制,使比赛更激烈;考虑增加女选手参赛;加大项目的整体包装,使之更时尚”等。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标志着《武林大会》正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