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天 《体育教学》2004,(5):37-38
人防教育是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教育场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防知识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营造浓郁的人防知识教育氛围。人防教育作为我校一门校本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如果把“人防”演练融合到体育课实践中,那么学生会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综合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是笔者在体育课中进行“人防”演练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 上体育课之前,经常遇到个别学生请假见习。见习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方面:一是学生有各种伤病,不适宜参加某些项目的练习,如肌肉、韧带拉伤;二是女生月经期间;二是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所以装病见习。  相似文献   

3.
上肢力量的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上体育课时,教者如能设计一些游戏练习,学生会更加有趣地投入训练,练习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4.
吴鉴 《体育教学》2003,(3):20-20
队列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队列练习可形成正确的动作和姿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所以,笔者认为队列练习有必要堂堂练。一、队列练习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而且一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仅有几分钟时间,队列练习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常规的立正、稍息、三面转法练习外,可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队列练习。如:趣味报数队列练习,报数和击掌队列练习,有效无…  相似文献   

5.
一、中学体育课中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的教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相结合进行,学生的学主要是在观察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示等基础上展开思维,并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达到感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1、说服法(讲解法、指导法、批评法) 说服教育法是体育课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富有表情的讲解,体现教材内容蕴涵的道德感,使学生获得真切  相似文献   

6.
许多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的“放”与“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放”学生自由地打球、打拳、自由地跑步或进行游戏等练习;“收”则是集中进行这些活动。实际上体育课的“放”与“收”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育课中有时可将其中一项作为活动的内容,有时则可几项结合进行。这样有“收,,有“放”、有多有少、单项跟多项结合,不仅在课的开始,并且在基本部分和放松活动也应如此。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放”的方法有:1.设点练习。选择学生容易掌握且动作的技术性不很强的若干个练习,设连续方便的地点为“点”,进行练习,不规定练习和轮换顺…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上小学三年级(水平二)体育课时,针对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童话“龟兔赛跑”来激发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森林是什么样的?里面住着什么动物?它们都是怎样行走的?”“哪些小朋友会做小白兔和乌龟的行走动作?”这时学生非常兴奋,争着表演,教师选3-4名学生试做,并让同学们评价他们的动作。接着教师打开收录机放音乐,教师边做表演边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教师自由练习。“同学们想不想去森林体会一下动物们的生活?我们今天这堂体育课就模仿‘龟兔赛跑’的故事练习,好吗?”一反过去单调、枯燥的徒手操形式,在教师的启…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中组织教学,应该“活”,通过教的活、学得活、运用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得出三条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1、“放”与“收”结合 “放”就是在体育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三基”的基础上,按教师要求,自行模仿,体会动作,或者自己选择练习内容。“收”指在“放”的基础上,教师统一练习,进一步完善动作。  相似文献   

9.
马煜 《体育教学》2024,(1):51-53
纵观现阶段的体育常态课教学,由于教师组织能力不足,导致教学组织混乱无序,学生参与练习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以“三线组织法”为抓手筑牢“常态体育课”基石,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借助练习中的“三线”能够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场地无线,心中有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玉庆 《体育师友》2010,33(1):22-23
为情境教学“保鲜”,是小学体育常态课实现情境教学,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练习的高昂激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保证。我们尝试通过与学校安全教育结合,渗透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知识;与小学各科教材结合,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学生熟悉的情境;善于捕捉新闻热点,使之成为教学情境的源泉等方法,实现“保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谢学兵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66-67,7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而合并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实施、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主要环节、重要途径。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何在体育课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本文主要内容,本人通过第十四周公开课和参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无论它们怎么改都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学生身体健康!要达到学生身体健康,体育课总离不开“有效”二字,否则学生的体质下降就会成为必然。身体健康是体育教育三维健康的重中之重,也是基本条件,所以在体育课上首先要保证落实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渴望“善变”的体育老师,总希望体育教师有一个新的游戏或新的教具出现在体育课堂上,“十年如一日”没有新意的体育课堂,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笔者利用“废弃纸箱”制作一些新教具来满足小学生的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需求,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选项教学自2007年上学期在我校实施以来,改变了以前体育课学生什么项目都学,什么也学不会,并遏制学生专长爱好发展的不良机制,受到了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校领导、体育教师、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在体育课上站课、逃课、远离自己课堂抢占他班场地等现象大大减少,每个选项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同伴合作,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很感兴趣地探索自己所选项目的运动规律,全校体育课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良好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何阳 《体育教学》2002,(6):31-31
在学校体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遇到学生学习态度“冷”与“热”的“病症”。这时,我们常能观察或觉察到学生对所练习的项目内容,有的是热情奔放,有的积极认真,有的表现冷淡、缺乏主动积极性,有的则表现胆怯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望”诊与“闻”诊直接得到的学生外显性反应;接着,教师通过询问某些同学关于练习的意见,了解练习是不是适宜、难度是不是太大,或者练习设计的形式是否合适,以及身体感觉如何等情况,这便是“问”诊了;至于“切”诊,则是当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上前把住同学的脉搏,测量同学的心率次数,以便了…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使体育课的开头变得新鲜有趣、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设了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课前5分钟体育乐园就是在体育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和范围内,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练习自己所喜爱的项目,内容自主选择,友伴自由组合,效果自我评价。通过两学期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部分学生因体育课前活动单调枯燥、缺乏个性化等原因而导致不愿上或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  相似文献   

17.
1 完善健身课程 (选项体育课教学内容 )表 1 实验班学生选项体育课教学内容类型重点技术教学明确基础配合了解战术配合素质练习篮球选项课(1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2 )原地持球突破技术(3)体前变向运球技术(4)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5)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6)个人防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穿过、交换配合攻守人盯人战术配合攻守区域联防战术配合排球选项课(1 )侧面下手发球(2 )正面上手发球(3)双手垫球(4)双手上手传球(5)正面扣球“四二”配备“五一”配备“中一二”“边一二”“心跟进”“边跟进”武术选项课(1 )基本功练习(2 )…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逐渐减少。因此,在目前的体育课堂中,亟需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 投掷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如果对练习处理不当,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下面就小学体育课投掷练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宜采用持轻物进行投掷练习持轻物进行投掷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出手角度和投掷方向,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学会快速出手动作是极有利的。在小学投掷教学  相似文献   

20.
“解散”这个口令来源于《解放军队列条例》,同样也适用于学校体育。常用于班(队)的分组、分项目的暂时分散,以及一次体育课总结结束时。我认为,体育课结束时常用“解散”一词,存在以下弊端。1、使体育课呆板、无趣体育活动是学生最乐意参与的活动。成功的结束语、点评会激发学生对下次课的欲望;而呆板、老套的口令会使学生在课后索然无味。2、难于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每次课时计划,都是体育教师按照新的教育思想、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