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欧洲文学受到宗教影响很大。宗教在文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并影响了欧洲一些具有世界性声誉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欧洲近代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欧洲近代民主的影响。尽管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但其中“重民”、“德治”、“吏制”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对于17-18世纪欧洲一大批启蒙学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们开创近代民主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欧洲社会,凸显社会时代特征的绅士教育从意大利发端,最早出现"绅士"的概念,并进行了绅士教育的早期实践。后来,绅士教育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发展,但在英国的发展超过了在法国的发展。在17世纪,绅士教育不仅成为了英国社会的一种时尚,而且确立了具有鲜明的英国特色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绅士教育对后世西方教育产生了持久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建华 《历史学习》2001,(11):26-26
不少人认为蒲安臣使团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其实不然,在此之前,1866年清政府曾派斌椿使团随赫德出访欧洲。  相似文献   

7.
王红利 《教育评论》2014,(5):159-161
受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推动,欧洲各国开始了普及教育的历程。其主要特点包括:普及主体由教会到政府,普及层次由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普及教育的经费以国家承担为主,普及类型扩展到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内容由宗教人文向自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近代科技中心在欧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数学这一角度探讨为什么近代科技中心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翻译述略——兼论文学翻译迟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张嵩 《历史教学问题》2004,(2):73-74,57
认识欧洲近代国际体系是我们认识当代国际体系的起点和基础。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建立 ,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其宗教背景 ,而这又是与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紧密联系的。公元 1 5~ 1 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一系列非常积极的后果。那就是推动了近代的国家观念和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而这些要素对于后来整个欧洲乃至于整个世界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都具有根本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语--抵达主体的内心世界.在现代汉语建立之初,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语言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传达语言背后的内容.相对于这一问题,语言形式上繁与简、雅与俗的讨论,都不具有本质性.现代汉语的修辞理想,与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诉求高度契合,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义思潮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它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根本转型,表现为一、参照外域文学,“文学”从经学和史学话语笼罩下的“泛文学”观念中独立出来,逐步走向自足的美学范畴。二、通过“小说界革命”,颠覆传统知识等级秩序,使小说变成一种普遍的文体,改变了固有文学结构,以小说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文学观念初步确立起来。三、“文学”与现代“国家”联姻,第一次形成“中国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学”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清末民初出现了从各种学术路径探讨文学本体的思路,对文学本体进行细致辨析的要推刘师培、章太炎、青年鲁迅等,晚清学者在学术转型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在世界学术格局中的定位进行深度思考。晚清到五四,先后经过数代学人的努力,人们对“文”和“文学”是什么这类根本问题的现代性追问日渐深入。随着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和壮大,在现代民族国家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现代文学文学观念逐步成熟起来。中国文学由此从古典走向现代,从士人走向民众,从传统之附庸走向独立自足和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熟的创造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左翼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的要求。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左翼文学事实上改造并融合了五四文学的传统。左翼文学有重大教训,但也有历史贡献和成功的经验。其优秀之作,证明"工具论"的文学观可以兼顾人情与物理,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达到统一。世俗现代性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世俗现代性看似现代,实则比较传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民众追求生活享乐和欲望宣泄的要求。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但重要的是这两翼如何舞动起来。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现代文学止于1949年仅是一种照顾教材特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还要在体例上创新,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略论过渡时期的西欧家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渡时期西欧存在四种家庭类型并出现家庭规模由大变小的趋势,影响家庭类型变化的因素包括生产力、封建传统、财产继承制和家仆现象诸种;这一时期人们的家族观念明显淡薄,家庭观念则产生并迅速增强,其原因有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多方面;过渡时期的西欧家庭在亲情方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家庭职能、父权制以及低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卫生保健条件均不利于亲情增进。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背景出发,对近代早期(1492--1647年)欧洲战争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94次战争的原因所进行的统计揭示了如下事实:在近代早期的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问题和霸权/征服问题,接下来依次是宗教、争夺权力、民族、商业/航海、争夺殖民地、阶级压迫、政权自主生存、安全/均势、王位继承、荣誉/威望、抢劫财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不仅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新文艺运动热情支持与宣传,对现代作家作品深入关注。他在编译、研究现代作家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观、批评原则以及独到深刻的个人洞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珍贵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其以“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视角为关注点,摆脱了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唯“阶级论”是从的理念.“现代”一语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价值取向变化的标志.“现代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应用凸显的不仅是语言,更是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以史学建构替代审美体验、以理论阐述替代文学感受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呈现的基本趋向,同时也是文学教学日渐疏离文学本体以致根基空疏、积弊重重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李健吾以审美体悟、主体突入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批评为教学困境的缓解提供了一剂良方,为文学感受的回归、言与意关系的重新确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