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在阐述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了国内外工程师分类的现状之后,首先提出了工程师分类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将工程师分为服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四种类型;然后提出了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构成和各类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最后讨论了各类工程师培养和成长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消除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等弊端,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论述了卓越工程师的品质特征,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培养环节把握,以及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等相关问题.指出只有政府、高校和企业(社会)三者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南华大学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由此制订满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行业企业参与,是高校成功培养符合行业及社会要求的工程人才的关键。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一直是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基于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选取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该校在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效果,探讨了校企协同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示范基地、改革效果评价等的有效方式,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高校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通过对比国内一些高校的特色做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新型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改革培养方式与途径,校企联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大批量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先行,亟待理念层面的正名,并明确方向性的规划和指引。笔者理性审视职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同质性,指出两种类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情景化教学实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同质与关联,进而提出高职应用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的原则、思路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取向,并指出现场工程师导向的专业课程行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理念诞生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并逐步具有了特定含义:相对与工程研究,突出工程应用;相对于工程科学,突出工程技术;相对于精英教育,突出大众化工程本科教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一线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主要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重视本科人才共性的素质、素养教育,也重视专业教育,工程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不可逾越的,两者只是教育类型、培养规格的差别而无层次的差别。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第5层次B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食品学科是一个集生物、化学、农业、营养、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各国在食品工程人才培养的内容、步骤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地改进,以适应学科的进步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针对目前工科高校相关专业在培养本科生工程、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新型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学研产"一体化育人机制,形成工程、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本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工程兵专业毕业论文实践平台,实现对战场环境、武器装备、兵种人物等多要素的仿真,提升演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锻炼和培养学员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专业技能,对于调动参训人员的训练积极性,提升工程兵毕业学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训练目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将为全校本科学员毕业论文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工程意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针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工程的先进理念,以比较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为载体,实施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对象联系起来,强化了本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意识,通过小范围试点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高校从科学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新形势下建立适应行业人才需求的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探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感悟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真正做到珍惜生命;丰富、发展生命的内蕴,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外语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既依托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更依托于在其他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应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递进和延伸,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瞄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两大教学难题,借鉴多元协同理念,开展一系列多层次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推进多元协同的软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重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科教融合,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云平台,推进虚实结合、开放共享学习模式改革。该探索对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在深入广泛的社会调研基础上,构建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标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民族大学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藏医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对藏医学本科生进行培养是成功的,培养了既了解现代医学叉掌握了传统藏医学的高级人才.同时为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医学高级人才、弘扬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