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从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走到了尽头,中国的外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从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里,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断调整变化的,但目的是一致的,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权益,保护国家安全以及主权和领土完整,总的来说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年来,我国外交教育事业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外交部、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新中国外交战线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外交人才,而且在新中国外交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1O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  相似文献   

3.
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宣布“统一“了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实现统一.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两次统一的本质区别,会更加清楚地认识1928年“统一“的虚假性和1949年祖国大陆统一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啸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37-38
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与印度的关系发生改变,英国寻求与印度重新建立外交关系。英国的外交构想是将印度纳入它的英联邦外交体系,印巴以自治领身份独立使英国的构想初步实现,而1949年的英联邦总理会议报告使英印外交关系的重建得以定型,为此后英国与其所属其它殖民地的外交重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毛泽东在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那么,什么是“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呢?  相似文献   

6.
论战后澳大利亚亚太外交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澳大利亚外交战略随世界大格局、大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战后初期,外交战略长期呈现消极保守的特征;70年代,开始确立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独立性及本国特色退步得以展现。战后澳亚太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消极的地区防务战略(战后至1949年)、冷战对抗性质的前沿防御战略(1950年至1972年)和促进和平、发展的睦邻合作战略(1972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吴佩华博士的力作《中国红十字外交(1949—2014)》,是《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1904—2014)》丛书第四卷。总体而言,《中国红十字外交(1949—2014)》装帧精美、内芯考究、视角独特、旁征博引、篇章布局合理、脉络清晰,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作为现代意义的对外交往中心,起点在东交民巷,时间是1860年。而1949年后的北京,再次成为了大国外交权力的角逐场。1957年,建国门外使馆区和三里屯使馆区初步建成,此后,西方发达国家使馆逐渐云集此处,迎接新中国的客人们。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领土分割,经济凋敝,主权地位及冷战中的联盟归属被悬置。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德意志民族心理经历了一个重塑过程。德意志民族心理的重塑,为1949年新生的国家——西德的外交方略的形成奠立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条外交工作方针.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布告,接收一些国家设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结束了历经百年的外国驻兵权的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11.
1943-1949年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走向成熟并取得成功。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功。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是毛泽东思想在国际问题方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的成功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战略和政治战略的成功,也是毛泽东外交战略的成功。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在这一阶  相似文献   

12.
北约,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国际政治军事集团组织,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自1949年成立至今,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在国际外交、军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欧洲的军事政治乃至整个世界形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就时间段言,主要指1949~1955年左右;就意义言,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本部分内容“没有多少复杂的事件、没有难懂的概念,无论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都没有多少障碍”。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就这一内容创设历史情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一是到底如何理解,“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是如何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正>总是有人担心民国社会文化研究有政治不正确的风险,其实这过虑了。民国是一个历史现象,历史唯物主义怎么能回避历史呢?民国既是1912年1月至1949年9月中国的指称,又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代指,民国并非单指政府,而是包含更为丰富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民生等内容,政府也并非铁板一块,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矛盾纠葛,处于不断演变之中。周维东的《"民国文学"如何面对1949年的挑战》,指出复杂的历史本身对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岛以后,经过四十年时问,岛内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台湾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进入八十年代,台湾政治、外交、经济和社会都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台湾当局面临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应顺应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一当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和历史学上的分期问题一样,有着共同的特点。历史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又是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本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将日本学者的各种看法做一简要概述。(一)日本外交史学界的巨著,多卷本《日本外交史》(鹿岛和平研究所编)1973年出版,第28卷中划分为:(1)1949——1952年中国敌视日本的时期;(2)、1952——1958年中国民间外交积累方式及其执行;(3)、1958——1960年日中文化交流断绝时期;(4)、1960年——1964年池田、佐藤内阁对中国的态度;(5)1965——1971年“文化大革命”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战略,一是建国初期(1949-1950年末)的"一边倒"战略;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两条线"战略;三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后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50年来,中国对外政策经历了从不稳定到稳定,逐步走向成熟的调整变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49—1969年,“倒向”苏联;(二)1969—1982年,“倒向”美国;(三)1982年至今,多边外交。中国的对外政策之所以出现明显的起伏变化,除去国内因素外,国际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国际格局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起了制约性的影响,周边环境起了直接性的影响,中国被迫参加的局部战争起了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交50年的历史回顾与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0.
周边外交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周边外交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础。中央研判形势,反思周边工作,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以及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中央加强顶层设计,运筹外交全局,强调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加大了周边外交力度,突显"周边是首要"的中国外交思路及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