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丘之貉     
《小学语文教学》2005,(11):44-44
汉朝时,有个叫杨恽(yun)的人,在朝廷做官,廉洁无私,又很有才能。有一次,他听说一个小国王被杀死,就发表议论说:“君王不采纳贤臣的计策,就会得到这种下场。秦朝皇帝宠信奸臣,所以亡国;如果重用贤臣,他的国家就不会亡了。”他最后总结说,古今的帝王都不过是一个山岳上的貉而已。  相似文献   

2.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买房与买邻     
<正>南朝时期,宋国的贤臣吕僧珍晚年出任南兖州刺史,正好管辖自己的老家广陵。他在广陵老家有个堂侄,以贩卖葱蒜为生。这位葱贩知道堂叔成了地方一把手,很是高兴,欢天喜地地跑去找吕僧珍,要求堂叔在衙门里给他安排个差事做做。吕僧珍严肃地说:"你当不当得了这份差,自己还不知道吗?你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往往不取决于体力,不取决于鞋,也不取决于他所选择的路,而是取决于他的视野,取决于他所选择的团队。
  古语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主”,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团队”。这句古话向我们展示了选择正确的平台,对于一个人事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证法抽象程度高,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前可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路边苦李”。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王戎,七岁那年的某一天,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树上李子很多,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何不去搞?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贤臣被一奸臣所害,被判了死罪。皇帝念其有功,采用了用命运来最后判决的办法:用两张小纸片,一张写了“死”字…  相似文献   

6.
王翱是明朝英宗皇帝的吏部尚书,是当时有名的贤臣。他一生勤勉、正直,襟怀坦白,为朝廷办了许多大事。为了表彰王翱,英宗打算给他更多的封赏。主管赏罚的官员对英宗说:“王尚书憎恶奢侈豪华,多赏钱财对他也没有什么用。依臣之见,不如赐给他的子孙一个功名,也算是对功臣后代的勉励吧。”英宗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点头同意了。第二天,英宗皇帝传下圣旨,加封王翱的第二个孙子为监生。监  相似文献   

7.
以廉为宝     
《红领巾》2008,(5):22
春秋时。宋国有位叫子罕的贤臣.当时,国中有人得到一块宝玉,特地把它献给子罕。子罕拒而不受,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相似文献   

8.
乐吧     
厉害的老师 我有一个学医的朋友,有次考试就他一个人还没交卷,老师急了就催他赶紧交,他说他不会做就死活不交。老师问他有没有带小抄,他说带了。老师大吼道,那还不赶紧拿出来抄!他恍然大悟赶紧把小抄拿出来准备抄,就在这时,老师理由充分地把他的试卷收走了,留下他呆呆地看着。  相似文献   

9.
曾经这样爱过一个人:爱的人知道,被爱的人不知道。这是暗恋吗?爱着的时候,就整天鬼迷心窍地琢磨着他。他偶然有句话,就想着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在说给谁听?有什么用?他偶然的一个眼神掠过,就会颤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半朋友     
邓皓 《高中生》2008,(5):29-29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上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  相似文献   

11.
多话的乌龟     
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爱说话。他整天唠唠叨叨地说,没有人能够插进一句话去。有一天,国王的嗓子说哑了,声音没有了,不能再说了。他就叫宰相给他讲一个故事。宰相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他就讲了下面一个故事:从前,在喜马拉雅山里有一个小湖,湖里住着一只多话的小乌龟。他的邻居讨厌他无尽无休地说话,都远远地躲着他。乌龟感到很寂寞,因为他爱说又找不到人去说。后来有两只野鹅经过这儿,半路停下来,在湖里休息。这只乌龟,知道他们是外地来的,就立刻跑来同他们攀谈。“你们是从哪一个国家来的?你们叫什么名字?你们是干什么的?”他连珠炮似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人,他没有名字。“真可怜呀,”他说,“就连一只小猫也有自己的名字。”一个抱着小猫晒太阳的老婆婆听见了,就对他说:“我是一个孤老婆子,我惟一的儿子十几年前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你来做我的儿子吧,也好和我做个伴。”  相似文献   

13.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引用历史经验告诫阿斗的话,语见《出师表》,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务方针的意思并不高深,犹如说“要吃饭,不要吃屎”,为的是皇帝好。所以历采的皇帝都懂得,历来的皇帝都同意.没有人提出“亲小人,远贤臣”的口号和它竞争。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名驰中外的治国兴邦的能臣,“智慧的化身”。他的一生有很多建树,特别是在人才问题上,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时至共和国的今天,仍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价值。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这是诸葛亮治国安邦的主导思想。他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西汉所以一度兴隆,是因为君主能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东汉桓帝、灵帝采取相反作法,政治上就衰败了。诸葛亮曾形象地把一个国家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殊的身世来历,在佛典中记载不一:有说他是一个实存的历史人物;有说他仅仅是一个用来表法的虚构人物;有说他是从佛所出家修道得本土人,有说他是自外乡宝英佛土感召而来的外乡人;有说他是释迦弟子,有说他是释迦师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互相矛盾的身世记载呢?文章就以此问题意识为线索,通过佛教阐释方法的介绍,佛教史的梳理以及大乘义理的解读,对这个矛盾重重的表象展开阐释。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有一次,有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自己已经跟着书法家学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书法家就对他说:“你改用最好的纸试试,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个学生照他说的做了。没过多久,他就进步很快。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脑袋大的人聪明,这不一定有科学根据。不过我们班的杜忠,他就有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而且确实有点小聪明,班上的男生都服他,因为他玩什么都有点与众不同。就说清明时节放风筝,大家扎  相似文献   

18.
荷叶公主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已经很老了,可是他一直没有孩子。于是,他就去求长鼻子巫婆给他一个孩子。巫婆说:  相似文献   

19.
若说我们班是一个武林门派,他就是我们的帮主;若说我们班是一个集团公司,他就是我们的老总;若说我们班是一支部队,他就一定是我们的司令。谁有如此通天本领和非凡魄力呢?他就是我们西装革  相似文献   

20.
陈军 《上海教育》2014,(34):70-72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想培养怎样的人?匡亚明有具体阐述,抄录如下: 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服务的。他的政治主张……就是"仁政""德治";实现这个政治主张的力量,则是"国君""贤臣"和"良民"。他认为一国的国君是既定的,神圣不可侮的……良民人数虽多,但只是施政的对象。只有"贤臣"是孔子认为可以经过自己主观努力加以改善或培养的决定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